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林鉦達)經過智能烘烤、瞬間高溫壓榨、冷卻沉淀等自動化流程,一滴滴花生油從管中流出,油坊里頓時香氣四溢……7月初,萬秀區城東鎮思扶村民安花生油坊完成升級改造后恢復榨油。
“經過現場抽檢,黃曲霉素的含量符合國家標準,品質與大廠的花生油一樣好。”7月9日,市產品質量檢驗所所長、城東鎮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分隊隊長朱海軍自信地說。在他身后,一輛載滿花生油、腐竹、土雞蛋等農副產品的小貨車從思扶村開往市區,交付到消費者手中,另一批工作人員打包好產品后通過快遞公司寄往珠三角地區。
“把發展綠色食品加工和銷售作為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可以靠口碑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朱海軍說,城東鎮憑借地緣優勢,和廣東省一家大數據公司合作創建“西江鄉上”電商平臺,還引入先進的“食品安全智能遠程監督系統”,成為該鎮實施“東融”戰略的成功探索。
以花生油為例,民安花生油坊的花生米原料全采自本地村民種植的非轉基因珠豆花生,加工全過程均有設備和人工監控,能滿足消費者的健康消費需求。“思扶村民安花生油坊經過推廣營銷,產品成了搶手貨,還帶動其他農產品銷售。”思扶村黨支部書記何秀清說,現在村民們看到村集體創業有成效,對今年推進村集體股份權能改革的信心更足了。
“西江鄉上”電商平臺上線運營以來,駐村工作隊員紛紛將各自片區的特色農副產品放上平臺展銷,并借助幫扶聯系單位市產品質量檢驗所的業務指導把好品質關,贏得不少“回頭客”。今年上半年,城東鎮五個村的農產品在電商平臺銷售額有2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