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志愿者在對外交通樞紐處對外來人員進行掃碼登記。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桂林日報記者 劉健 通訊員 楊臻瑩
“家中一切安好,你不用擔心,沒有急事就不要回家,用實際行動支持抗疫。”近日,中峰鎮大莊田村黨員王志勇向在外務工的弟弟王志敏發去信息。“非必要不返鄉”“非必要不離縣”,一條條防疫短信、一個個親情電話,從資源縣各個角落“飛向”四面八方……
隨著新冠疫情的反復波動,資源縣迅速下發通知,通過一封信、倡議書等多種形式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進行全面動員部署,嚴格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防疫“第一責任”,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從代管黨費中劃撥專項資金17.1萬元、累計收到黨員捐款55萬余元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為守好廣西“北大門”匯聚了紅色暖流。
“先鋒隊”守護“頭道閘門”
在高速路資源收費站、高速路中峰收費站等12個疫情防控臨時檢查站設立了臨時黨支部,按照屬地負責原則,由“鄉鎮+縣直支援單位”實行24小時輪班執勤值守,372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深入鄉鎮、村居,逢車必檢、逢人必測,在對外交通樞紐建起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防火墻”。
彼時,資源縣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領導干部聞令而動,嚴格按照《關于號召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議書》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成“防疫先鋒隊”,戰斗在第一線、工作在最前沿,構筑起阻擊疫情的最強屏障。
與此同時,該縣四家班子領導靠前指揮,帶領包聯單位1500余名黨員干部、志愿者,下沉至74個村(社區)、各大重點場所、疫情防控臨時檢查站等一線,幫助補短板、堵漏洞,解決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指導科學戰疫,保障群眾需求。
“敲門行動”敲通“連心橋”
“疫情防控中那么多的黨員干部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一線,守護我們的安全,為我們共產黨員做了表率,我作為一名農民黨員,還有什么理由不為社會作出點貢獻?”資源縣兩水苗族鄉鳳水村的黨員張志華主動找到黨總支部書記說。
廣大村(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這個主陣地的作用,統籌服務力量,整合服務資源,依托“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網格化組織管理體系,設立210余個黨員“責任區”“先鋒崗”,929名黨員志愿者主動請纓,組建97支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敲門行動”,紛紛入村屯、進社區,敲門入戶開展調查。堅持“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原則,認真做好人員出行登記、體溫監測、防疫宣傳等工作,全面建立人員底數、核酸檢測、管控措施“三本賬”,以更具現代化的鄉村治理方式有效阻止疫情在農村地區蔓延擴散。
看到黨員干部們在為疫情奔忙,老百姓也都自發地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主動為防疫英雄們送去物資和慰問品,有熱騰騰的油茶、家養的土雞、種植的蔬菜等,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咸水口村黨總支部書記莫石海說:“這個疫情把我們全村人緊緊拴在了一起,我們的心貼得更近了,鄉情更濃了,這段時間村里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了。”
駐村隊員化身“抗疫鐵軍”
伴隨著全縣駐村工作隊微信群里一聲聲的“收到”,資源縣47支駐村工作隊142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積極響應號召,組成“抗疫鐵軍”,當好“宣傳員”、“服務員”、“守門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他們協助懸掛宣傳橫幅780余條、印刷張貼宣傳海報240余份、發放宣傳單及宣傳手冊1200余份、排查重點人員1800余人。
河口瑤族鄉猴背村第一書記曹慶在了解到吳繼書、謝美玉老兩口年事較高、行動不便的情況后,主動開車帶著他們前往鄉衛生院接種疫苗,讓老人深受感動。老人為此創作了一首山歌感謝駐村工作隊員、感謝黨和國家:“防疫戰役要打贏,戰勝新冠靠全民。感謝政府感謝黨,包接包送為人民。世界上只有中國好,中國排列第一名。中國疫苗就是好,平平安安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