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以獎代補激活扶貧產業
對自愿參與扶貧產業開發的貧困戶,按項目規模最高可獎補1萬元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資源訊 (記者 李耿 通訊員 曾治云 喻曉)“今年,在駐村工作組的指導和幫助下,我種了4畝玉米、4畝紅薯。”資源縣河口瑤族鄉猴背村下猴背屯貧困戶謝源德說,“駐村工作組還幫我申請了4160元的以獎代補資金,真是幫了我家大忙!”
這是該縣實施以獎代補推進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資源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2015年,74個行政村(居委)中42個是貧困村,貧困村占比56.8%,17.9萬人中有貧困戶7436戶2.8172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6.03%。
為了鼓勵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順利脫貧,該縣制定了《2020年資源縣實施以獎代補推進特色產業扶貧工作方案》,堅持以政府安排獎補資金為引導、以貧困戶自愿出資籌勞為主體、以銀行產業貼息貸款為輔助、以加快產業扶貧開發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逐步建立了保障扶貧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幫扶干部分批有序進駐結對幫扶戶,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幫助貧困戶以“私人訂制”的模式落實住房、醫療、教育、產業發展等幫扶政策,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和林下經濟產業等致富產業。對自愿參與扶貧產業開發的貧困戶,經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驗收,按項目規模給予相應的現金獎補,最高可獎補1萬元,獎補資金直接打入貧困戶“一折通”或“一卡通”上。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第一、二批以獎代補產業驗收,發放獎補資金2589.5434萬元,極大地激發了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的熱情。
據了解,自實施扶貧產業以獎代補以來,全縣貧困戶發展西紅柿、辣椒、有機蔬菜種植以及牛、豬、山羊養殖等產業的積極性高漲。如今,資源扶貧產業已是“鄉鄉有品牌、村村有特色、戶戶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