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羅 琦 通訊員 張 帥
“以前,廣西各地社保經辦管理信息系統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各自獨立,相互不能連通,業務部門產生的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數據,通過紙質或‘手工報盤’的方式傳遞給財務部門,財務部門依此錄入或導入財務系統,再通過紙質或‘手工報盤’向銀行辦理托收或支付業務。”自治區社保中心財務管理部部長磨靜介紹,這種大量以線下傳遞數據辦理社保收支業務的模式,不僅效率低、差錯率高,而且相互牽制的內控作用也會大打折扣,基金管理安全風險也因此而增大,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基金管理案件。
為了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養老錢”“保命錢”,我區社保部門按照“離線不離庫,中途不落地”的原則,打通業務、財務、銀行間信息“孤島”,融合業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社銀平臺,實現社保基金收支業務的“一網”辦理。
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能力,我區社保部門在社保財務系統中搭建了專門用于管理社保基金收支業務的平臺,所有的社保基金收支業務必須納入這個平臺管理;要求開戶銀行按照社保的接口標準,接入社銀平臺,實現與銀行電子信息數據的實時傳送,全面取消了“手工報盤”。
同時,借助全區推行“一門一次一網”改革,自治區社保中心重新梳理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數據對接邏輯,將全區財務系統功能納入全區“數字人社”信息系統,實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無縫對接,確保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表相符、賬實相符。
此外,按照“離線不離庫,中途不落地”的原則,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共網建設,財務系統利用社銀平臺與銀行接口對接,構成了業務、財務、銀行“一張網”。社保基金管理從業務到財務的各個環節融為一體、環環相扣、相互制約,達到了社保基金收支全過程系統控制,杜絕了個人或一個部門通辦基金收支業務的情況,大大降低了人為因素造成的社保基金風險。
“通過業務、財務一體化和建設社銀直聯平臺,我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效率提高了,基金的安全也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自治區社保中心主任羅俊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