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36尾中華鱘死亡8個月后:相關工程完成復工手續死因調查仍未公布
去年底,中國之聲關注了發生在湖北荊州的中華鱘死亡事件。當地兩項未經環評的政府工程,引起當地一家企業養殖的36尾中華鱘子一代非正常死亡,事件曝光之后,中央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本月25號,湖北省紀委書記王立山做客中央紀檢委網站訪談時提到,荊州中華鱘死亡事件處理結果:查處了15名不作為、亂作為的領導干部,其中廳級干部2人,縣處級干部7人。
前天傍晚,荊州紀南生態文化旅游區方面向中國之聲回應稱:目前,幸存的中華鱘已經搬走,相關工程復工所需要的手續也基本完成。此次的搬遷能否徹底解決中華鱘養殖危機?已故36尾中華鱘的死因調查何時才能出爐?
因政府的清淤工程抽干繁育水源,導致中華鱘出現異常
湖北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王立山參加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的在線訪談時提到:“根據群眾反映,查處了一批為官不為、弄虛作假等問題案件。比如,對中華鱘子一代大量死亡問題,查處了15名不作為、亂作為的領導干部,其中廳級干部2人、縣處級干部7人。”
2017年4月,紀南文旅區一條東西走向的主干道鳳凰大道施工,按照規劃,鳳凰大道要橫穿養殖中華鱘的恒升公司的中心場區,恒升公司為此讓出了一條施工通道。5月下旬,作為鳳凰大道組成部分的羋月橋開始施工,而為恒升公司繁育中華鱘提供循環水源的廟湖水,也因政府的清淤工程被抽干。恒升公司負責人楊軍此前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說,橋梁施工開始后,恒升公司發現場區內的中華鱘出現了異常狀況:一些中華鱘出現跳躍、撕咬、撞墻等異常行為。2017年9月20號,一天之內,兩尾中華鱘子一代死亡。
楊軍:“這個對中華鱘是毀滅性的。這個鳳凰大道和羋月橋,就是在,緊鄰著中華鱘的核心區,包括我那個37米(注:實為38米,被訪人口誤)的大池,現在(與施工現場)就是一墻之隔。”
根據恒升公司員工工作日志上的統計,此后的一年時間里,共有36尾子一代的中華鱘陸續死亡,而此前五年的死亡總數只有7尾。
事件爆發之前,相關工程都沒有相應的環評手續
就在中華鱘陸續死亡的13個月時間里,湖北省水產局工作人員先后10多次赴施工現場檢查、核實。去年9月份,湖北省水產局派出專家現場探查,以公函形式告知荊州市人民政府,中華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所造成的噪聲、震動、水源條件變化等等。雖然相關部門多次發文要求停止相關工程的施工,但是,當地的相關工程一直都沒有停下來。記者在當地調查期間發現,無論是羋月橋的施工,還是所謂廟湖清淤工程,在事件爆發之前,都沒有相應的環評手續。
荊州市紀南文旅區副主任王權武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說,目前,相關工程的復工手續已經基本完成:“我們復工的手續基本完成。復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環評,三個專項環評已經完成。大的環評里面可能有一個聽證會,有個專家論證會還沒進行。”
恒升公司所養殖的其它500多尾中華鱘子一代,也已經搬離了原來的養殖場所,王權武:“目前中華鱘的那個養殖公司已經搬了,大概四五月份搬完的。因為搬遷主要是市政府主導的,我們相關部門就是各自履行職責,我們這邊是承擔了相應的搬遷費用。”
記者:“選址是怎么選的?”
王權武:“長江辦省里面專家論證之后選的,具體的,因為我不分管這個,這個是市政府牽頭的,市里的相關部門做的。”
搬遷之后的中華鱘有沒有造成進一步的損失?恒升公司方面稱不便透露。36尾中華鱘子一代的死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事件的調查處理詳情究竟是什么樣的?王權武說,這些都是上級的事情,他并不清楚。而荊州市方面沒有給出進一步的答復。在湖北省、荊州市等多個政府網站上,記者也沒有查詢到有關此事的任何調查結論和處理意見。
中國之聲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