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控交通是防疫的重要舉措。西部某個未出現疫情的縣,提出打造“無疫縣城”,卻對過境高速路的出入口匝道實行交通管制,全縣5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入口,僅通一個,并且只允許同時持有綠碼和核酸檢測報告(陰性)的人員通行。毗鄰的一個低風險縣也對高速公路交通實行管制,從出現疫情的省區市或者地級市返回、未到過中高風險區域的貨車司機,即便核酸檢測陰性,也要求居家隔離。
一邊說精準防控,一邊卻搞起“關門主義”,禁止外來車輛入境或“一刀切”地勸返,民眾對這種層層加碼、躲進“套子”里的防疫方式很是不解。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關于統籌做好道路貨運疫情防控和重點物資運輸保障工作的緊急通知》規定,“嚴禁擅自阻斷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要根據貨運車輛、司機的實際行程實施通行管控,嚴禁簡單以車籍地、戶籍地作為限制通行條件”。一些司機和乘客困惑,為何這些地區仍層層加碼?行程碼帶星號不一定表示去過中高風險地區,為何不進一步排查行程軌跡后再差異化處理?
3月以來,本土聚集性疫情頻發,各地面臨較大壓力,紛紛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力度,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政策上加碼升級,簡單盲目“一刀切”,就背離了精準防疫的基本要求。
防疫要層層落實,而非層層加碼。中央強調,要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然而個別地方不在抓細抓實各項防控工作上下功夫,卻想通過簡單地以最大限度減少外來人員的方式防控疫情。一個人流、物流不暢的“孤島”,如何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種躲進“套子”里的做法,顧此失彼,不是精準防疫的高招,更像是不作為懶作為的遮羞布!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各地要全面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在提升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水平上下功夫,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層層加碼,才能真正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