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媒體行 > “脫貧攻堅回頭看 鄉村振興向前走”云觀廣西采風活動 > 采風路線 > 河池 > 正文 |
走進河池宜州區劉三姐歌鄉田園綜合體 |
2022年03月09日 17:48 來源:河池日報 作者:包詩璞 潘建純 張 文 編輯:鄧達 |
看得見振興 留得住鄉愁——走進河池宜州區劉三姐歌鄉田園綜合體 “唱山歌咧,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灣又多。”破曉之晨,在一唱一和、悠揚婉轉的山歌中,走向鐘靈毓秀的田園風光與人文風情,直叫人賞心悅目、心平氣靜。 下枧社區-馬山塘屯-壩頭屯-浙江大學舊址一覽(航拍)。 韋炳華 攝 歌仙橋、壯古佬、流河寨、劉三姐故居、歌仙廟景區——劉三姐文化特色鮮明的鄉村文化旅游體驗帶,與蠶桑產業發展區、甘蔗生產種植區、休閑鄉村旅游區一起抒寫著美麗的詩篇,這正是大自然饋贈劉三姐歌鄉田園綜合體的真實寫照。 三姐迎賓。 以風景秀美的下枧河為軸,串聯河流景觀、田園風光、美麗鄉村、人文歷史等,宜州區通過提升田園綜合體基礎設施建設,對沿河兩岸進行景觀改造,提升旅游配套設施和沿線村莊田園風貌,融入劉三姐文化元素,重點打造景觀節點,塑造出了一帶三區的美麗藍圖。 一帶三區——劉三姐歌鄉田園綜合體規劃圖。 三姐故里景區擴建效果圖。 早春三月養蠶忙,初夏時分釀桑酒,秋來桑枝做菌棒,冬日喜飲蔗糖水……寧靜的鄉村,蘊含著耕讀傳家的人文精神。 桑園。 桑葚。 劉三姐歌鄉田園綜合體,通過建設鮮繭收購中心,整合桑、蠶、果、菌、禽多種產業鏈,開發桑葉茶、桑葚酒、桑桿食用菌等衍生產品,田園綜合體逐步實現蠶桑資源循環利用開發;通過開展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與加工企業聯動發展,將其打造成“甘蔗—制糖—酒精生產、蔗渣造紙—生物肥料”和“甘蔗—蔗葉生物飼料—畜禽喂養—有機肥入田”等循環產業體系;充分利用項目區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優越的交通區位條件、良好的旅游基礎設施,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完善項目區旅游服務設施,增加多元旅游項目。 糖蔗。 食用菌。 在助力田園綜合體創建工作中,宜州區始終堅持田園綜合體建設三部曲——興農、為農、鄉村振興。堅持以農為基,依托資源發展設施農業;堅持以民為本,緊密利益關聯。 手工藝品。 結合生態觀光、垂釣休閑、林下采摘等項目開發鄉村旅游,實現三產融合,推動田園綜合體桑蠶產業進一步提質升級,打造桑蠶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鼓勵村民成立甘蔗種植專業合作社,開發蔗園騎行路線、甘蔗主題農家樂等旅游產業,形成以甘蔗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產業能人帶動、村民種植、企業收購的產業發展模式;結合農民自主種植的水果蔬菜,開發果蔬采摘、田園觀光、農耕體驗、農業科普、農家樂等休閑農業項目,引導村民創作具有鄉土特色的旅游文創產品,帶動居民參與鄉村旅游建設……不斷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有效帶動周邊群眾持續增收。 歌仙橋。 同時,宜州區通過整村推進風貌改造與整治,“三清三拆”美化亮化村屯環境,使劉三姐歌鄉田園綜合體區域范圍內村莊統一立面風格,人居環境整潔干凈,文體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馬山塘壯古佬風景區自然風光。 登馬安山遠眺,桑田、蔗海、農莊與河流、石林、景區風光相映成趣,山水人文,此間一覽無遺。自田園綜合體創建以來,該區共完成資金投入8499萬元,占項目總投資1.1億元的78.11%,田園綜合體已初見雛形。 山歌里聽得見鄉愁,田園上看得見振興……隨著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劉三姐”和“阿牛哥”唱著山歌回到故鄉,與親朋共創美好家園。 三姐故里。 未來,宜州區將繼續圍繞劉三姐歌鄉田園綜合體建設目標和功能定位,重點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地方文化挖掘工程、獨特景觀營造工程、鄉村社會治理工程和集體經濟培育工程等七大工程,進一步擴大田園綜合體發展優勢,讓山歌傳得更遠,讓鄉愁走得更近,讓生活變得更美,讓鄉村更加振興。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