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精準闡釋民主多元化特點。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民主是多樣的,世界是多彩的。縱觀人類政治文明史,在不同歷史階段,民主理論和民主實踐形態各異、各有所長。人類社會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模式,沒有也不可能形成可以稱之為絕對真理的民主理論,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資格壟斷對民主的定義權和裁判權。
當今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各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民主實踐形式都與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密不可分。人類社會對民主的艱難探索也表明,民主實踐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才最可靠、最管用,民主理論只有立足本國國情,才能有真正的解釋力、說服力、感召力。
長期以來,民主概念被極少數國家異化和歪曲。這些國家將自身包裝成民主的唯一標準,試圖壟斷民主的定義權和解釋權,將民主變成一種“專利”。甚至打著“民主”旗號,公然干涉別國內政,侵犯別國主權,造成了世界上許多現實慘劇,將民主變成了不民主的工具。這是對民主初衷的違背,更是對民主精神、民主價值的褻瀆和背叛。
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這個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而不應該由外部別有用心的人指手畫腳、妄加評判。國際社會哪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而不應該由自以為是的少數國家來評判。人類民主事業的真正阻礙,并非來自于民主模式的差異,而來自于“非我即錯”的霸權思維,來自于對他國民主探索的傲慢、偏見和敵視,來自于給他國強加發展模式的霸權行徑。
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人類面臨的挑戰有增無減。國際社會需要的是促進團結而不是造成分裂,推動合作而不是制造對抗,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是帶來動蕩混亂。世界各國應相互尊重各自的政治發展模式和民主發展道路,求同存異、交流互鑒,共同豐富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攜手應對全球共同挑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