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通過建章立制、文明創建、榜樣引領等,扎實開展系列主題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
文明鄉風“釀出”幸福生活
河池日報都安訊 “以前,每家辦喜事大多都會置辦12個菜肴以上,既耗費食材還費時費力。家庭條件好一點的,還負擔得起費用,家境普通的就有點吃不消了。現在好了,通過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喜事也簡辦,減掉的是負擔,不減的是親情,收獲的是文明。”11月30日,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鎮正在給兒子置辦婚禮的群眾羅禪笑哈哈地告訴筆者。
近年來,該縣以深化鄉村文明行動為重點,把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通過建章立制、廣泛宣傳、文明創建、榜樣引領、開展活動,扎實開展了“反對陳規陋習,提倡文明新風;反對大操大辦,提倡節儉之風”系列主題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美麗新都安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建章立制。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制定下發了《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工作方案》,將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工作納入精神文明建設考核,并成立鄉風文明建設檢查小組,不定期對各鄉鎮、各村(社區)日常工作開展監督檢查。同時,充分發揮駐村干部作用,指導所駐村(社區)健全《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紅白理事會制度》等有關配套制度和措施,以召開評議會、制定并宣傳《居民紅白喜事移風易俗文明公約》、入戶勸導居民簡辦紅白喜事等方式,進一步遏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陋習,營造科學文明、節儉健康的文明新風,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規范化。截至目前,群眾對移風易俗滿意度達到90%以上。
廣泛宣傳。該縣通過懸掛宣傳標語,利用農村文化骨干隊伍和鄉賢骨干隊伍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等形式多樣宣傳;通過召開黨員干部大會、專題座談會等形式給廣大黨員干部常打招呼、常敲警鐘,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各鄉鎮、各單位累計開展教育培訓達200多場(次),張貼宣傳標語1180余條,發放宣傳冊90000余份,使廣大干部群眾樹立起正確的婚喪事辦理觀念,形成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文明創建。該縣制定《干部職工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備案》《干部職工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情況報告》等一系列規約,并通過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推動村鎮改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人居生活環境,豐富精神文化活動,形成良好的社會文明風尚。截至目前,全縣共有縣級以上文明鄉鎮13個,占比68.42%;文明村163個,占比69.36%;文明社區13個,占比72.22%;文明單位29個,文明家庭118戶,文明校園55個。
榜樣引領。該縣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移風易俗家庭、孝老愛親家庭、最美鄉賢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建立“都安好人一條街”、編纂出版《都安好人》畫冊,積極宣傳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使移風易俗工作真正入腦、入耳、入心。截至目前,全縣已有4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人被評為自治區道德模范,1人獲得自治區道德模范提名獎,7人被評為河池市道德模范;表彰自治縣移風易俗家庭32個、孝老愛親家庭33個、最美鄉賢17人。
開展活動。該縣依托全縣253個行政村(社區)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陳規陋習減少了。目前,全縣每個村都組建有一支籃球隊和一支文藝表演隊。閑暇時光,村民們唱歌跳舞、健身娛樂、頤養身心、增進友誼,傳導社會正能量。
“我們平時排練節目,逢年過節還參加縣鄉村組織的文藝比賽,生活習慣好了,身體也更加健康了,良好的文明鄉風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下坳鎮壩牙村村民韋玉娟高興地說。 (黃鵬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