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廣西“90后”女村支書獲全國“最美退役軍人” (3) |
2021年10月24日 10:10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 作者:黃俏華 編輯:潘曉明 |
▲李春燕在分揀晾曬桂圓。受訪者供圖 說干就干。李春燕開始跑市場、搞調研、做策劃,聯合好友很快在博白成立了廣西廣投干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客家桂圓”品牌出世,2018年博白桂圓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彼時,村里人總說:“這個黃毛丫頭真能折騰。”但也正因為這個“黃毛丫頭”,很多人獲得了家門口賺錢的機會。 李春燕后來創辦的博白縣桂圓產業協會、博白縣思元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桂圓產業鏈,輻射帶動60個行政村加工桂圓肉,扶持123戶貧困戶就業,帶動峨嵋村36名困難群眾就業,每人月收入不低于2800元。 喝水不忘挖井人,“老板”回村當支書 “一人富不是富,先富幫后富,共走小康路。”自己的口袋鼓了,李春燕惦記起生她養她的家鄉。 2020年8月,李春燕響應博白縣“引老鄉建家鄉”的號召,回鄉競選村支書。經過組織層層考核,李春燕成為了峨嵋村歷史上第一任女支書。 “也許當初創業只是為了改變個人生活和命運。但有了一定的能力后,我更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緊密相連。”李春燕說。 信念有了,但是由于年紀較輕,而且缺少基層經驗,李春燕剛剛上任時,曾有村民質疑:“你一個小姑娘,憑什么來當我們的支書?” 李春燕聽了很是沮喪,但一想到自己曾是一名軍人,不能輕言放棄,就渾身充滿干勁。 為了取得鄉親們的信任,李春燕上任后天天走村串戶,和鄉親們拉家常。摸清民情后,李春燕帶領村干部為村里修橋鋪路、開渠引水、整改垃圾安置點,為村民協調解決了許多問題和矛盾。 當時,村里有一個60多歲的農婦,嫁入該村30余年仍是黑戶(和家里失聯后來到峨嵋村嫁人,被娘家以為她失蹤就銷戶了),工作生活處處受阻,十分困難。 李春燕知道后,經多方打聽,幫她找到家人并上了戶口,同時還幫農婦夫妻倆申領了低保。 隨著一件件糟心事變成暖心事,村民臉上露出了笑容。曾經全是泥土路的峨嵋村,如今硬化路戶戶通,自來水家家通,村道整潔干凈、小景隨處可見。 提起這位“90后”村支書,村民們紛紛點贊。“五妹(李春燕在家里排行老五)確實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50多歲的村民劉女士說。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