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7月30日電 題:為一秒,拼四年
——十四運會賽艇、皮劃艇比賽地的“候鳥歸巢”記
新華社記者鄭昕
7月下旬,在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王家崖水庫,連日的酷暑被一場過云雨打斷。正在這里集訓的陜西省賽艇男隊隊員們卻沒有停止劃槳,雨滴夾雜著汗珠,從面頰、臂膀扎進深不見底的水中,泛起陣陣漣漪。
“在這季節,咱隊員寧愿淋點兒雨,也不愿意被太陽一直曬著啊。”主教練蘇輝坐在摩托艇上,把墨鏡搭在鴨舌帽上,緩緩地說。
作為陜西省老牌競賽隊伍,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的陜西省賽艇隊培養出過路花麗、黃小平、楊翠萍等在奧運賽場上奮楫的名將。兩屆亞運會雙人雙槳金牌得主蘇輝也在其中,2015年,他從國家賽艇隊回到陜西,這位土生土長的“秦人”最近四年來的所有工作,幾乎都是為了追上那1秒多的差距。
故事回到2017年的天津海河吉兆橋段,在扣人心弦的十三運會賽艇男子八人單槳有舵手比賽競逐中,這一項目的“王者”廣東隊以5分29秒21的成績摘得桂冠,而在沖刺階段奮力加速超越山東隊、直逼領頭羊的三秦漢子則以5分31秒14獲得亞軍。
倘若比賽再多200米,結果尚未可知。這是當時賽后不少人的看法。
“1秒多的差距,在比賽中就是兩米的距離!碧K輝說,“但就算輸0.1秒也是輸,這就是競技體育的魅力,也是競技體育的殘酷!
這個遺憾,他記掛至今。在自己第一個完整的全運會執教周期,蘇輝調整了隊伍結構,形成老帶新的氛圍,并把國家隊的經驗傳授給隊員,采取更科學的訓練理念與方法。在建于1988年的王家崖訓練基地,運動員們手掌的老繭、背上深黑淺黑相間的曬痕,就是這四年乃至更久時間的奮斗寫照。
“我們現在的成績比上屆全運會時有提升,但是其他隊伍也都在進步,還不能說差距有沒有追回來!碧K輝說。
一個冷知識:作為奧運會大項,賽艇項目不設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因為這項主要在天然水域進行的運動受水體環境和氣候風向等因素影響太大,成績不具絕對可比性。
要適應各地不同的水體與氣候,因此賽艇隊需要經常外出訓練。而陜西省地處西北內陸,水源相對缺乏,供專業隊訓練的大型靜水場地更加有限,使得全隊不得不過上“候鳥”一般的走訓生活。
“一般情況下,每年冬季我們是在云南進行高原訓練,春暖花開后到千島湖集訓,進入夏初溫度上升,我們就轉到東北訓練,最后回到現在所處的王家崖,算是離家最近的地方了!碧K輝算過,從做教練員開始,他每年在家的時間不超過15天,并且只有2017年是在家過年的。其他時間,全隊不是在外訓練,就是在轉場的路上。
“人的舟車勞頓都不算什么,關鍵是每條艇也得跟著!碧K輝說,“還好我們大家朝著共同的目標進發,朝著一個方向共同使力,那就是在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得益于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在陜西舉行,蘇輝與隊員們終于不用在外訓練后還得在外比賽。位于中國“農科城”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十四運會賽艇、皮劃艇(靜水)項目比賽場地,也正是陜西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的所在地。
談到承接過1999年第四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比賽的這一“老牌”場地,1997年入選省隊、首批進駐陜西省水運中心的蘇輝感情頗深!澳菚r候場地就很大氣,水面也很開闊,三四米深的水幾乎清澈見底,一旁就是奔涌的渭河,訓練和比賽條件十分不錯!彼f。
自四城會之后,作為西部乃至國內少有的人工場地,陜西省水運中心場地承接過包括賽艇全錦賽、邀請賽和對抗賽在內的不少國內外頂級賽事。十四運會賽艇競委會場地環境處處長范小鵬告訴記者,這座場地占地1552畝,其中水域面積約700畝,航道長約2250米、寬200米,設計水深為3米。
“為承接全運會比賽,水運中心從2019年年中開始動工整修,新建了終點計時塔和保障中心,翻修了看臺和艇庫,并重新規劃布置了功能用房等設施!彼硎,經過7月初兩個項目測試賽的舉行,場地的水面條件和賽事保障都已經達到了全運會要求。
“候鳥”終于要“回巢”了。
按照訓練計劃,陜西省賽艇男隊將在8月底9月初轉至陜西省水運中心提前適應場地。大賽進入倒計時、備戰處于沖刺階段,蘇輝一天里除了吃飯睡覺和帶隊訓練、制定計劃,逗一逗基地里的黃狗“旺財”,成了僅有的娛樂。
“從九運會上陜西拿到最后一枚全運會賽艇金牌開始,后面總差一口氣(就能問鼎冠軍)!碧K輝說,“在家門口比全運會,是一輩子就一次的機會。我們已經付出了這么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就得咬咬牙,把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決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