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5月26日電 題:洛陽上演“老兵新傳”:“共和國長子”的“青春風暴”
新華社記者劉懷丕
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二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上,蘑菇頭GPS天線、鯊式呼吸信號燈、銀白色不銹鋼外殼……一臺小型拖拉機充滿科技感,吸引很多人圍觀拍照。這是我國首臺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中國一拖參與研制,輕松加氫幾分鐘,就可自動干活大半天。
這臺“青春版”的拖拉機,著實讓人們對快“70歲”的一拖刮目相看。
千年古都洛陽是國家“一五”時期重點布局的工業城市,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有7個落戶這里,中國一拖就是其一。之后,國家又在洛陽興建了一批大型工廠,組建10多家部級科研院所。60多年櫛風沐雨,這些有“共和國長子”之譽的企業,依然煥發“青春活力”,充當新時代工業“尖兵”。
大型廠礦企業在新時代“老樹發新枝”,新興項目由“小”長“大”。“公司近些年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還牽頭組建了農機領域唯一的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中國一拖技術相關負責人王東青介紹,中國一拖先后參與研發出了國內首臺無人駕駛拖拉機、首臺5G+氫燃料無人電動拖拉機等產品,公司無人拖拉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際作業精度保持在厘米級。
智慧農業、新一代人工智能……瞄準未來圖景“精耕細作”給老企業帶來青春能量。記者采訪了解到,圍繞我國主糧和主要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應用,中國一拖正全力推進農機裝備“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還在建設互聯網+農機作業數據平臺和農機裝備數字化設計平臺,為我國農業信息安全和糧食安全提供國產裝備支持。
去年4月,洛陽市與中國建材全資子公司凱盛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130億元共同打造洛玻集團,建設總部基地、研發中心、博物館及三大生產基地。
洛玻集團的前身是創建于1956年的洛陽玻璃廠,也是“一五”156個國家重點項目之一,1971年建成我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后來,“洛陽浮法玻璃”工藝躋身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藝之一。
記者在洛玻集團偃師市電子信息玻璃生產基地車間里看到,工人智能化操作,生產線有序運轉。該基地負責人介紹,這里生產的玻璃是電子信息產業專用的關鍵材料,技術上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轉型帶來機遇,創新開辟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信重工在一個月內相繼研制出國內首個可自由回轉的防疫噴霧消毒機器人和室內防疫消毒機器人。“公司的應急救援類機器人已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70%。”中信重工總經理張志勇說。
前身為洛陽礦山機器廠的中信重工,近年來堅持傳統動能和新動能“雙輪驅動”,不僅保持了原有的礦山機械制造的領先地位,還在工業CT、特種機器人等高新技術領域嶄露頭角。
洛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洛陽制造業發展呈現規模總量持續擴大、質量效益整體提升、企業活力顯著增強的良好態勢。尤其是中信重工、一拖集團、洛軸集團、洛玻集團等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洛陽“十大廠礦”,在新時代“老樹發新枝”,成為全國行業龍頭。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洛陽市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2019年,洛陽市GDP總量達到5035億元,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的非省會城市。千年古都卷起的“青春風暴”,正在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