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
2021年05月26日 14:11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胡建華 編輯:韋幸文 |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廣西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情系八桂兒女,每到廣西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都親自為廣西發展作出精準指導、擘畫宏偉藍圖,從“三大定位”新使命、“五個扎實”新要求,到“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的重要題詞,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在“十四五”開局起步,全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的偉大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蒞臨廣西考察指導并強調,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這“四個新”的總要求,為新時代廣西發展樹立了新的歷史坐標、提供了新的戰略指引。 堅守初心,從百年黨史中堅定前行的信仰信念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無論是篳路藍縷的過去、風華正茂的現在還是偉大復興的將來,信仰信念信心都是支撐和指引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動力。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作為百年大黨一以貫之的初心和使命。廣西紅色資源豐富,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用好紅色資源,進一步挖掘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湘江戰役等紅色資源,讓遺址遺跡成為干部教育培訓的“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員干部學習黨史的“教材”,讓英烈模范成為黨性教育的“教師”,不斷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繼續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始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勝信心。激勵廣大干部群眾以堅定的信心、昂揚的斗志,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接力恒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繼續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貧困人口多、貧困深度深、貧困面廣曾經是廣西發展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經過5年的持續攻堅,培育“5+2”扶貧產業,聚焦“四大戰役”,實現6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5379個貧困村出列、54個貧困縣摘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廣西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特色資源,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繪就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八桂鄉村振興新畫卷。 提振信心,以產業振興支撐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近年來,廣西按照“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后端轉化”的發展思路,以實施“三百兩千”科技創新工程為抓手,大力推進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進入“十四五”,廣西要強化產業創新,構建具有廣西特點的現代產業體系。打好“特色牌”“綠色牌”“長壽牌”“富硒牌”等,打造一批“桂”字號農業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大品牌,形成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轉變。以“互聯網+”、工業4.0、跨界融合、共享經濟等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工業,著力推動傳統產業“二次創業”,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邁向中高端。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新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發展,實施產業“上云用數賦智”工程。持續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道路。 錨定決心,以高水平開放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大力發展向海經濟,促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近年來,廣西以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積極參與和融入國家戰略,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合作新格局。2020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4596列;今年一季度北部灣港完成126.39萬標箱,同比增長36.81%;“三企入桂”取得新成效,2020年簽約項目2302個、其中百億項目81個,總投資3.4萬億元。進入“十四五”,廣西要一以貫之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以及“四個新”的總要求,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區位優勢,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搶抓用好新發展機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提升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的聚合效能,加快提高沿邊開發開放水平,全力服務RCEP,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升級,以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的奮斗姿態,全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 聚力同心,譜寫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搞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近年來,廣西通過脫貧攻堅推進各民族共享發展,累計投入53.26億元大力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傾斜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區脫貧致富。2019年底,京族實現整族率先脫貧,京族所在的東興市成為廣西唯一躋身全國全面小康指數百強的縣級市;2020年5月,廣西環江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2020年12月,仫佬族實現整族脫貧。進入“十四五”,廣西將持續鞏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的制度基礎和思想基礎,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民族事務治理效能。在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方面創造更多新鮮經驗,著力夯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物質基礎和治理基礎。 (作者:胡建華,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黨校〔廣西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教授)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