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宜州5月24日訊(通訊員 林秋妮 鄧小溫)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河池市宜州區立足實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深化志愿服務,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成宣講黨史學習教育重要陣地,助力黨員群眾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依托文明實踐平臺,拓寬“紅色陣地”。宜州區利用“兩中心一平臺”,深入挖掘和運用本土紅色資源,把文明實踐平臺、融媒體中心平臺深度融合,拓寬紅色學習陣地。目前,宜州區屏南鄉的韋江歌故居、合寨村村民自治展示館、懷遠紅七軍軍部指揮所舊址等地成為轄區紅色“打卡地”。利用文明實踐陣地現有資源,統籌運用黨員活動室、文化閱覽室、基層文化站等平臺,打造“紅色講堂”“紅色書屋”“紅色閱讀角”等242個;利用“村村通”廣播每天播放黨史學習教育知識和紅色經典歌曲,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融媒平臺開設“黨史學習”專題頁面,設置9個專欄,每天推送黨史故事、黨史百年天天讀等黨史知識,截至目前,推送104期,閱讀量達2.5萬人次。同時,利用宣傳欄、LED屏刊播黨史知識圖文、視頻,讓黨員干部群眾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學習,形成 “線上+線下”的黨史學習教育平臺。
依托文明實踐平臺,搭建“身邊課堂”。一是用好宣講隊伍。宜州區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以“宣講+”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建立4支宣講隊伍,深入基層宣講黨史學習教育;同時,邀請老黨員、老干部、“五老”宣講員到紅色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紅色講堂”“讀書分享會”現場教育,著力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黨性修養和理想信念。各鄉鎮各單位的志愿者宣講隊伍也深入到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開展老黨員講黨史、田間地頭話黨史、“方言黨課”等一系列活動,以“家常話”詮釋 “大道理”,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接“地氣”,走近群眾聚“人氣”。如福龍瑤族鄉福龍社區的志愿者宣講隊伍,近日深入到拉村屯,在家門口給群眾上了一堂 “板凳黨課”,“板凳黨課”時間短,但內容緊湊、貼近實際,深受黨員群眾的喜愛。截至目前,依托文明實踐陣地開展宣講共37場次,受眾2100余人。二是暢通宣講渠道。構建“中心、所、站”三級宣講網絡,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成宣講黨史學習教育重要陣地。利用“兩中心一平臺”傳播陣地開設如“名師講堂”等網絡宣講,邀請“專家學者講理論“基層百姓講故事”多元矩陣,將宣講快車開進偏遠鄉村、基層社區等地區。目前,該區共開展線上宣講10余場次。三是特色活動學黨史。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合清明節、三月三、世界讀書日等重要節慶,廣泛開展祭奠英烈、“感黨恩 跟黨走”“童心向黨”等活動,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參觀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舊址等,讓人身臨其境感悟崢嶸歲月過程知黨史,感黨恩。打造本地特色文藝活動,講黨史知識融入山歌里,編排近100首山歌,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唱響山歌頌黨恩、學黨史。
依托文明實踐陣地,志愿服務惠民生。宜州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重要內容,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志愿者服務隊伍,調動1個文明實踐中心、16個文明實踐所、211個文明實踐站,310多支志愿服務隊,11.2萬多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參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宜州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志愿者積極開展走訪問需服務,通過成立“技術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企業等地傳授農業、生產技術;推出“我為您服務”活動,幫助村里的孤、老、病、殘等弱勢人群代辦相關事務;開展就業服務活動,幫助搬遷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等志愿服務。連日來,慶遠鎮聯合區人民醫院到該鎮解放社區開展“送醫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社區助醫志愿者和該院胸痛中心的醫護人員共同為社區居民開展各類醫療志愿服務等等,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精準貼切群眾需求。截至目前,宜州全轄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00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3.8萬人。
同時,宜州區還組織區直各單位、企業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在學習教育活動中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紛紛列出“實事項目清單”,推出一批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宜州區市場監管局開展了規范校外托管場所“小飯桌”行動,切實保障學生飲食安全;河池市公安局宜州分局推廣“金鐘罩”防范網絡通信詐騙預警小程序,目前已成功勸阻300余起涉詐行為,切實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宜州區司法局推出行政復議代辦點的便民惠明新舉措,有效提升群眾法制獲得感、幸福感;宜州交警部門聯合鄉鎮開展報廢車輛隱患“清零”行動,主動聯系隱患車輛所有人,督導車主辦理報廢手續,維護鄉村道路平安等等。目前,已完成為群眾辦實事超過205件,在辦理31件,涉及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到位資金4.5億元,共支出1.94億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