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廣西黨史學習教育聚焦為民辦實事著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把實事好事辦進百姓生產生活中
辦到各族群眾的心坎上
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征程,始終與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不變的宗旨。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我區各地各部門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4·27”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百姓所思所盼為努力方向,走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截至目前,全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的51個自治區層面重點項目已完成34個,5個即將完成,12個正在快速推進,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讓群眾辦事少跑腿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區政務服務部門積極作為,一系列立足實際、服務群眾的務實舉措,讓為民辦實事呈現新的“打開方式”。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期間,到柳州螺螄粉生產區了解產業發展情況,走訪了柳州螺螄粉質量檢測服務站,肯定了市場監管部門服務產業發展的做法和成效。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企業開辦攻堅行動,廣西企業開辦材料壓縮至1套5份,實現6個事項0.5天辦結和“零費用”,相關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自治區醫保局大力推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工作,實現跨省門診就醫結算“免跑腿、免墊付”。目前,自治區本級以及梧州、南寧、柳州、北海、防城港、百色、崇左、來賓、貴港、玉林等統籌地區73個縣區開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我區開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的定點醫療機構達633家;
廣西稅務局聯合醫保、人社、財政、民政、衛健委、鄉村振興、殘聯等7部門,聚焦新生兒醫療保障,通過變革流程、升級服務、破解堵點,在全國率先實現新生兒落地即享醫療保障,有效解決群眾后顧之憂;
崇左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戰略部署,創新建立“零工超市”,有效解決企業招工難和零工、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就業難問題。截至目前,累計建成零工超市11個,累計登記求職就業5785人,成功推薦就業2592人……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廣泛運用,人民群眾對政務服務的需求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新特點,對服務的體驗感、精準化提出更高要求。
廣西圍繞推進政務服務“簡易辦”改革目標,積極探索創新,打破信息孤島,使得各項服務舉措更加便捷高效,更接地氣、更暖人心。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檔案局聯合推進婚姻登記檔案數據共建共享,實現婚姻登記檔案數據“一網通辦”;自治區水利廳構建河道采砂“互聯網+監管”平臺,有效提升監管效能……政務服務“優”無止境,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具體行動。
關心關愛特殊群體 踐行為民服務初心
教育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全區新認定497所自治區多元普惠幼兒園,下達獎補資金2.14億元,截至9月底,全區共有138所新建幼兒園投入使用,新增學位3.9萬個。投入中央和自治區專項資金14.8億元,支持各地新建幼兒園57所,改擴建1626所,有效緩解“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
南寧市二醫院推出“全院一張床”的新型管理模式,患者住院時,不再受科別、病種、病區等條件限制,哪里有病床就住哪里,全院形成了相互協調、無縫對接、規范有序、開放協作的護理服務大平臺;
自治區殘聯累計資助殘疾學生1.05萬人,組織殘疾人專場招聘會52場,全區32.13萬名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實現就業,扶持縣(市、區)建立“陽光助殘基地”,精準幫扶1.56萬名殘疾人實現增收,為12萬名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為3.5萬名殘疾人免費提供輔具適配,為3.8萬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
這些民生實事,一頭連著高質量發展,一頭連著高品質生活。全區各單位部門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扎實推進公共服務建設,讓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我們想學習網絡購物、網上預約掛號、手機移動支付,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這是許多老年人的共同心聲。今年以來,全區各級老干部工作部門共組織開展信息化學習2110余場(次),通過舉辦智能手機和電腦使用技巧培訓班、印發常見智能設備操作手冊等方式,向20多萬人次老同志宣傳講解相關知識,并通過主動送學、在線教學、互幫互助學等方式,手把手教老人們使用健康碼、移動支付、在線掛號、網約出行、外賣送餐等,把“數字鴻溝”轉化為“數字紅利”,滿足老人們融入互聯網智能化時代的需求。
搭建多元共治平臺 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今年7月,臺風“查帕卡”襲擊北海潿洲島旅游區期間,廣西應急廣播向全島發布相關信息,及時提醒島民和游客做好安全措施,疏散游客約2.3萬人。這是自治區廣電局主動與氣象、地震、水利等部門對接,持續完善智慧廣電應急聯動機制,打通服務人民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生動事例。
事要解決、怨要紓解。全區信訪部門把化解信訪積案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采取黨員干部包案、“雙交雙辦”、掛牌督辦、多元化解等措施,解決信訪積案。截至目前,中央交辦的信訪積案化解率達100%,化解質量排全國中上水平,得到中央信訪聯席會議的肯定。
為充分盤活社會停車資源,南寧市有序向社會開放8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共計233個泊位,實行錯時共享停車。同時,試點推行3分鐘限時停車泊位、推出夜間限時停車泊位、設置“鄰里護學公交”專屬泊位等,多舉措加強停車秩序綜合治理,滿足群眾停車需求。
居民社區是社會基層治理的第一戰線。梧州將設立在基層場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為拓寬群眾表達訴求新渠道,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
扶綏縣從基層一線選聘1200多名“村巷管家”組成志愿者隊伍,共幫助整治破壞村居環境行為900多起,化解群眾糾紛600多起,消除安全隱患300多處,打通鄉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最后一米”;北海市部署開展“萬名黨員辦實事”活動,推動全市在職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入戶走訪調研,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讓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群眾,廣西還出臺了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機制改革10條措施,建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指揮平臺,切實為街道放權松綁,全區89.47%的街道已取消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工作任務。
全區各地各部門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作用,既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和管理社會的能力,把一件件實事好事辦進了八桂百姓的生產生活中,也辦到了各族群眾的心坎上。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