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
——重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線路之柳工集團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覃偉立 通訊員 劉春菊
5月4日,正值“五一”假期,柳工挖掘機裝配廠生產線上工人們卻在崗位上忙碌著。這是一條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生產線,當工人們需要配件時,AGV小車立即自動送到。
“許多以前需要人工操作的流程,現在逐漸由機器替代了。”作為一線工人,葉晨曦親歷了柳工在智能制造和創新上的變化和進步,“現在,我們的工作強度和工作環境得到明顯緩解和改善,但對我們的技能知識要求更高了。”
4月2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視察時強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制造業,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繼續下功夫。
柳工系列產品、技術不斷刷新,不斷向智能化方向升級,一線工人也需要不斷學習跟上。“首臺F系列電動挖掘機生產時,研發、工藝和技能大師等各個參與研發的團隊,全部到現場解決出現的問題。”葉晨曦說,“每次新機型的組裝都是一次挑戰,因為把設計變成產品時總會遇到新的困難,這時我們的各團隊都會高效配合,總結經驗,一步一步地改進和優化。”
“總書記視察時強調,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當時向總書記匯報工作的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光安說,“柳工研發創新,是一個從追著跑到并排跑,再到領著跑的過程。”
從1958年建廠到成長為擁有全球5大研發基地、13家海外子公司、32條全系列產品線,產品遠銷170多個國家的國際化公司,柳工一直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柳工總工程師、全球研發中心主任林明智親歷了多年來研發創新的變化與突破。“二三十年前,柳工研發技術相對落后,主要以模仿國外優秀工程機械制造商為主,很多技術無章可循,結果只能是形像神不像。”林明智舉例說,“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產挖掘機結構件的壽命問題始終難以解決,達不到客戶需求,市場競爭力低。柳工用了5年時間,在行業內率先攻克了這個難題,技術水平達到行業標桿,使柳工挖掘機可與歐美日品牌媲美。”
隨著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經過一次次探索實踐,尋覓到精髓,柳工的自主研發創新工作才步入正軌。如今,柳工不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發流程體系,還擁有5個全球研發平臺、超過1000位研發工程師、4個國家級創新基地。多年來,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之下,柳工自主創新知識產權成果豐碩,標準領先,占領技術發展制高點,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并不斷領跑行業發展。今年一季度,柳工整機產品國內市場銷量超2萬臺,實現歷史新突破;海外業務重點區域快速突破,銷量同比增長50%以上;挖掘機產銷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均超100%;裝載機產量同比增長73%,創下近10年新高……
“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工業不動搖、咬定實業不放松,以建設現代制造城為核心任務,持之以恒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在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努力建設區域性先進制造業中心。”柳州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時強調,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牢牢掌握創新發展主動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推動柳州加快由老工業基地向先進制造業基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