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4月8日電 (記者 梁婷)在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演奏廳,一場特殊的編鐘音樂會8日首次公演。
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作曲、指揮羅樂介紹,此次音樂會從去年10月份開始籌備,所用曲目都為全新編排,力求讓傳統音樂文化與抗疫精神相互融合,讓聽眾從中感受到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抗疫期間,抗疫逆行者挺身而出,《逆行者》以激昂的旋律展現白衣戰士逆行出征的英雄氣概;古老編鐘演繹《夜泊》,表達人們對冬去春來的期盼;編鐘樂舞《鳳舞楚天》通過鳳文化展現不畏艱難的精神,寄托和諧安詳的祝愿。
音樂傳達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也傳遞生生不息的希望。蔣宜紅是一名志愿者,疫情期間,憑著相信武漢一定能挺過去的念頭,她堅守志愿服務70余天。如今,武漢街頭重現車水馬龍,繁華依舊。生活就應該是這樣,很安心、很安全。她說,武漢挺過了難關,未來更可期!
來自襄陽的李楚樂曾定下計劃,要看看復蘇后的武漢。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的她偶遇這場音樂會,用古老的編鐘展現抗疫歷程,很震撼。她說,今昔對比之下,更加理解了這座城市自強不息的力量。
為一國封一城,疫情得以控制;舉全國之力救助一座城,生命得以保障。一位觀眾說,武漢得到了全世界的感謝,卻更想對世界說一聲感謝。
音樂會臨近尾聲,表演者用編鐘樂舞《禮樂天下》回報來自全國的愛,贏得經久不息的掌聲。
一年過去,山河無恙,家國兩安。有人說,讀懂了浴火重生的武漢,就讀懂了從磨難中一次次奮起的中國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