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
急迫培養“外語+法律”人才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楊 秋 通訊員 朱文宣 實習生 陳 瑜
■編者按
隨著區域全面伙伴經濟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我國將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和產業結構升級。在此背景下,涉外法律業務也隨之增加。涉外法律工作是涉外經濟活動的重要保障,培養涉外法律人才是我國參與國際治理體系的重要戰略資源。
2020年12月24—26日,RCEP背景下“外語+法律”復合型人才培養研討會在南寧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廣西社會科學院主辦,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承辦。圍繞東盟在RCEP的作用和影響、RCEP框架下中國—東盟合作進程的法律分析、“外語+法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等內容,來自中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的專家和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討。
A 機遇大增,培養模式亟需改革
RCEP的簽署,標志著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成立。除了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準入等自由貿易協定的基本規則外,RCEP還覆蓋了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競爭政策、政府采購、中小企業等國際經貿規則新議題,其貨物貿易自由化水平有望達到95%以上。東盟在RCEP中起主導作用。
廣西東南亞經濟與政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冬青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和東盟在法律與司法合作領域存在碎片化合作的問題,系統化不足,規則治理不明顯。
李冬青指出,廣西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目前,廣西擁有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多個面向東盟的開放平臺和合作機制,在司法與執法等領域與東盟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同時,廣西多措并舉,優化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商環境,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在有限全球化、更為緊密的區域化、充分的地方化的新形勢下,我們應充分發揮RCEP簽署所帶來的機遇,用好RCEP規則,以法治化的思維和標準,推動高水平的開放、高質量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越南維益律師事務所律師裴忠堅表示,越南政治社會穩定、經濟快速增長,人口年輕化、勞動力充沛,在吸引外商投資和提供投資激勵措施方面具有優勢。越南正通過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快速地融入世界。但在越南,會講中文、能直接與中國投資者溝通的越南律師人數與會講英語的律師人數相比還很少,為中國投資者提供的法律咨詢服務還不夠充分。
與會專家提出,近年來,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政治、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相關領域涉外糾紛增多、涉外法律問題日益突出,東南亞語種的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尤為重要。現階段,單純的語言人才培養已不能適應對外貿易合作發展需要,人才培養模式亟需改革。
B 適應實際,外語法律缺一不可
2010年正式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要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特色人才培養規劃。國家還提出要加快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廣西民族大學副校長崔曉麟介紹,培育復合型人才是RCEP背景下高水平開放格局和日益多元化的涉外法律服務需求人才儲備基礎。“外語+法律”正是一門外國語言和法律科學跨域聯動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
據了解,目前“外語+法律”復合型人才培養在國內尚處于探索階段。與會專家表示,培養“語言+法律”復合型人才是高校語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科優勢互補的重要手段。
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文萊所所長羅傳鈺與大家分享了赴馬來西亞調研的成果。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中企到馬來西亞投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主體,企業要走出去很關鍵的一點其實還是在于人。”羅傳鈺認為,英語是重要的溝通渠道,在英語學習的基礎上掌握另外一門小語種語言,對于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經貿合作具有關鍵作用,尤其是在企業的微觀管理上或者處于兩國的文化沖突時。只有將外語和專業充分結合起來,去學習與對象國相關的語種和專業,人才效用才能實現最大化。
C 聯合培養,實現資源優勢互補
如何培養“外語+法律”復合型人才?
崔曉麟說,為進一步推動“外語+法律”復合型人才培養,近年來,廣西民大相思湖學院積極推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構建以專業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和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實踐教學體系,將法律專業素養教育貫徹第二課堂活動,不斷提高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通過學科優勢互補,聯合培養涉東盟方向的法律人才,逐步實現“1+1>2”的人才培養效果,“外語+法律”復合型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效。
廣西社科院相關研究員建議,建立一支“語言+法律”教師隊伍是“語言+法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可通過跨專業、跨院校、跨國來組建教師隊伍。以廣西外國語學院與西南政法大學為例,從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起,這兩所高校已開始聯合培養“語言+法律”復合型人才,成功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目前正逐步走向專業化。
同時,復合型人才培養可實行彈性學制,即4至6年學制。外語學習、中國法律專業基礎課程學習以及東盟國家法律知識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存在一定難度,這意味著學生既要拿到法律專業結業證書,又要拿到外語類畢業證書。實行彈性學制能夠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語言與法律學習,增強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此外,還應加強與對象國語言高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