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城市景觀 改善城市生態
西安雁塔區:改掉亂點,建出亮點
本報記者 史俊斌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西安市雁塔區因世界文化遺產——唐代大雁塔而得名。
不久前,國家相關權威機構編制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白皮書》中,該區位列第十六名,連續第三年領軍西部各地城區,緊追長三角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堪稱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領頭雁”。
背街小巷變精致典雅,市民忍不住點贊
如果說城市的主次干道是交通“大動脈”,那么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的背街小巷就是“毛細血管”,巷子雖小卻關系著千家萬戶,背街小巷的變化每一位市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以前這里墻面老舊,道路破損。改造后,每天走在這條路上,看到街道干凈整潔,墻面裝飾的古香古色很有韻味,就覺得身心舒服,幸福感也提升了不少呢。”家住興善寺南街的蔡先生忍不住夸贊興善寺南街改造后的變化。
興善寺南街北起興善寺西街,南至小寨西路,全長約280米,附近商業業態豐富,居民集中度高,是西安現存已久的老街道。在該條街道的提升改造中,處處彰顯精致典雅。街口的“善”字非常醒目,步行在巷子里,隨處可見的唐詩,多了幾分書香之氣。墻面裝飾的“梅蘭竹菊”古香古色,設計的山水場景引人入勝,其中更融入了“蓮、木、鳥、蟲”等自然元素,讓身處喧囂都市的游客、市民感受到“鬧中有靜”“靜中鬧市”。傍晚時分,在墻體裝飾的射燈照耀下,整個街道顯得十分溫馨。
雁塔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開展以來,雁塔區聚焦背街小巷,力求精致典雅,全力推進區內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按照“傷筋動骨、局部改造、微整治”分類提升改造原則,堅持“五個結合”即把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與外立面整治、違建拆除、規范牌匾改造、市政道路管護、綠化美化相結合,做到“一街一案,一街一品”,力爭打造“環境整潔、設施齊全、交通順暢、管理有序、安全舒適”的美麗街巷。截至目前,30條街巷已全部完成規劃設計,樂游東路、興善寺南街、昌明路3條街巷已竣工。
打造城市景觀新風貌,見縫插綠還綠于民
隨著城市的發展,美化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生態,積極推進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已經成為當前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市民居住環境的重要內容之一。
“住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想要有個離家近又環境好的小廣場,真是件不容易的事。之前我們小區找塊空地都很難,但在雁塔區的張羅下,我們小區還真是‘擠出’了一個小廣場,大家茶余飯后在這里散步聊天,感覺特別好。”家住明德路鑫泰園小區的劉女士高興地說。
記者在鑫泰園小區看到,以藍色為主打色的綠地廣場非常清新醒目,總面積約280平方米,全部都是就地取材。在改造過程中,綠地廣場將原來生長在這里的兩棵大樹進行修剪后作為主要景觀樹,休閑椅就設在大樹旁邊,結合原有的植物景觀進行設計,設置了石質、木質的桌椅板凳,便于市民休憩。據介紹,除了鑫泰園,今年雁塔區還完成了雁塔人民法院旁、陜師大北側(路西)、丈八東路電視塔人行天橋西北側綠地廣場拆違復綠工作。
雁塔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雁塔區聚焦綠化建養,做美城市環境,堅持“拆違復綠、見縫插綠、立體增綠、全域植綠”總體思路,還綠于民,還公共空間于民。今年,按照“拆除一處,復綠一處,拆一個亂點,建一個亮點”的原則,“精心設計、同步跟進、精細施工、強化督導、保障質量”的工作思路,配合違建拆除工作,提前設計、科學安排施工時間,圓滿完成雁塔人民法院旁、鑫泰園、陜師大北側(路西)、丈八東路電視塔人行天橋西北側4處綠地廣場拆違復綠工作,復綠面積共計1147平方米。
以迎接2021全運會召開營造靚麗喜慶靈動的街景為原則,雁塔區正打造綠色生態的城市立體空間。截至目前,區內新增綠地面積63.90萬平方米,改造提升綠地面積達到19.96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