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這里是高水平開放脈搏跳動的南疆熱土,這里是面向東盟各國合作共贏的前沿紐帶,中國-東盟博覽會在這里深扎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在這里再唱響,和平與共榮從這里又起航。
這里,就是廣西。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廣西要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后勁也在開放,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開放步伐躍動,發展步履不停。廣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借助東博會平臺,進一步暢通“南寧渠道”,加快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越開放越發展
2019年8月,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2020年2月,廣西發布《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推動東博會升級發展,助力廣西自貿區打造成為面向東盟的國際投資貿易先導區。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系統集成廣西高水平開放平臺的牽引性工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說,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廣西已實現國家戰略規劃全覆蓋,形成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西部陸海新通道、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盟信息港、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雙園”、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國家級開放合作平臺。
在此背景下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為自貿區發展“量體裁衣”,服務廣西開放發展:首次整體展示廣西自貿區,首次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國際門戶港、“三企入桂”及公共防疫及衛生展區……一項項務實的措施,有力地推動廣西擴大再開放。
著力發揮自貿試驗區牽引集成作用,廣西加快形成內聚外合、縱橫聯動的發展態勢。目前,廣西與越南、文萊、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持續加強海洋特色產業合作,國際合作園區增至20多個。開放合作的擴大,有力促進了廣西外資外貿發展,2017年至2019年廣西實際利用外資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年均增長7.7%和14%。
借助東博會,廣西加快打造對外合作平臺。2014年,東博會創新設立特邀合作伙伴機制,澳大利亞、韓國、斯里蘭卡、哈薩克斯坦、坦桑尼亞和波蘭先后擔任特邀合作伙伴,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又迎來了巴基斯坦。
更大開放、更多合作、更高熱度。在本屆東博會“一帶一路”國際展區,來自巴基斯坦、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伊朗、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等22個國家的數百家企業參展,參展國家和企業數再創新高。
強合作結碩果
2004年突破1000億美元,2007年突破2000億美元,2019年達到6416億美元……借助東博會平臺,中國-東盟貿易額飛速攀升。今年前9個月,中國與東盟合作逆勢而起、一馬當先,雙方貿易總額達4818.1億美元,東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越南香水、馬來西亞咖啡、新加坡辣螃蟹、泰國乳膠枕頭……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商品通過東博會平臺在中國市場“刷”足存在感。
“想買商品多點,想聊生意久些,但會期太短,能否有隨逛隨有的商品貨架,隨聊隨在的洽談空間?”歷屆東博會上,常有市民和客商如是期盼。
這個期盼在本屆東博會上終于成真。與線下東博會同步,今年創新性開展的云上東博會11月27日啟動后,將全年在線、常態化運營,真正實現“365天永不落幕的東博會”。
從實體展示到“實體展+云上”東博會,東博會完成使命與責任的華麗轉身,領域更廣、層次更高、成果更實的合作機制在不斷落地,東博會這張廣西的閃耀“名片”,正在“一帶一路”建設征程中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南寧渠道”暢通長通
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等領域完成布局;華為、浪潮、阿里等互聯網企業相繼落戶……開放發展的廣西正展示著全新誘人的風采。
廣西為何具備如此吸引力?“面向東盟是廣西最大發展優勢。”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說。17年來,廣西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中國-東盟國際經貿合作中探索新機制、新政策,形成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
2004年,東博會永久落戶廣西南寧,“南寧渠道”應運而生。如今,廣西全力走好走活開放發展這盤棋,加快“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借助東博會等平臺,在面向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南寧渠道”的優越性和魅力得以展現。
交流渠道更多元。17年來,東博會由經貿合作延伸拓展到交通、科技、信息、金融、環保、衛生等多領域合作,舉辦200多個高層論壇,取得系列豐碩成果。
合作前景更廣闊。本屆東博會著力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外展示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化后疫情時代中國-東盟全方位合作。
開放發展更顯著。東博會極大地促進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了廣西的開放水平,2004年至2019年,廣西對東盟貿易額從82.9億元增長到2334.7億元,年均增長25%。
歷經多年發展,廣西開放優勢不斷提升,窗口作用日益明顯。如今,“南寧渠道”已成為不少國家與中國合作的首選路徑,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先后在南寧設立了領事館;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選擇搭乘“南寧渠道”的經濟快車,東博會舉辦以來,83.2萬名客商參展參會,在貨物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國際產能合作、跨境園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合作共贏成為不變的主題。
“我們將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充分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優勢,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推動構建大灣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東盟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努力在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中形成特色鮮明的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鹿心社說。
(光明日報南寧11月27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