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鶴崗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2019年新建兩個城市公園 |
2019年04月24日 19:31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嘉 編輯:潘曉明 |
東北網4月24日訊 (記者 劉嘉)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鶴崗市從提升森林生態體系、森林產業體系、森林文化體系、支撐保護體系功能入手,改善城鄉生態面貌,通過開展“鶴崗藍”保衛行動、“兩河十四溝”綜治工程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還路于民、還水于民、還綠于民,積極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 現在的鶴崗市,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鄉鎮街道綠化率達到了68%。2018年,鶴崗市新建、改建道路20余條,完善了城市路網,進一步提升了城市道路功能;新建、改建公園5座,新建廣場20余座,為百姓提供了更高品質的公共休閑空間和健身場地;新改擴建40余處小花園、街區口袋綠地,增加了城市景觀效果,改善了市民生活環境。 鶴崗市東山區新一體育公園已開工建設 東北網記者劉嘉 攝 原為棚戶區的東山區新一體育公園于2018年4月開工建設,截止目前,共拆遷安置居民908戶,人口2200余人,拆遷面積約7.2萬平方米。工程計劃2020年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基本完畢,實現新一體育公園與東山花海相銜接,形成近200公頃的集運動、觀賞、休閑、游樂、科普等功能為一體的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綜合體。 鶴崗市區地處小興安嶺東南麓向三江平原過渡地帶,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域內較好的水資源稟賦,水資源較為豐沛,河系發達,全市共有大小河流80條。在鶴崗市興山二道溝建設現場,鶴崗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劉德印向記者介紹,流經市區的有“兩河十四溝”,“兩河”為小鶴立河和石頭河,承擔城市行洪和排水任務,“十四溝”為小鶴立河的9條支流。為解決城市河域痼疾,打造城市麗水景觀,鶴崗市統籌兼顧,高起點規劃了“兩河十四溝”清水秀岸綜合治理工程,將城區每一條河流兩岸都打造成為一處休閑生態帶狀公園的目標。通過拆遷、截污、清淤、駁岸、綠植、秀岸等綜合措施,在滿足城市排水防洪功能的基礎上,著力構建并完善水景觀空間和水生態體系,實現雨污分流,清水過境。2018年開工建設綜治一期工程,一期工程估算總投資5.87億元,主要對其中的前進溝、黎明溝、煤泥溝、龍須溝、頭道溝、二道溝、老頭溝7條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治理長度9.85公里。 2019年,鶴崗市將新建兩個城市公園、10個森林小區、10個森林單位、10個森林企業、20個森林學校,建設和完善綠蔭停車場8900平方米,建設林蔭道路9公里,新建20個口袋廣場20個口袋花園,完成全民義務植樹60萬株。改造提升城市南出口景觀帶,加快推進“兩河十四溝”清水秀岸工程。計劃生態修復40公頃,造林7350公頃,河流綠化27公里,農田林網綠化40公頃。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