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貴港12月8日訊(全媒體報道組)滄海變桑田,平地建起工業園。近年來港北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飛速發展,各項生產建設風生水起。12月7日,“網眼看貴港——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貴港行”采訪團來到港北區,見證港北的發展速度和激情。
在滿是碎玻璃渣的道路上來回幾趟,不漏氣的輪胎讓記者大開眼界。廣西新聞網全媒體報道組供圖
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為港北區經濟發展提速
貴港市港北區委常委、副區長楊燕忠向記者介紹,近年來,貴港市深入實施“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深化“大招商、招大商”活動,港北區先后引進了賽爾康電子、廣西柳鋼大菱電動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愛瑪電動車等一批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項目,初步構建了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的框架,實現了新興產業的大飛躍,彌補了港北區工業短板,優化了工業結構,提升了工業化水平,實現了“老五樣”傳統產業向“新三篇”新興產業的大飛躍,為港北區經濟發展提速。
采訪團走進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基地廠區,了解新能源電動車的生產過程,以及企業在電動車電機、輪胎、防盜系統等方面研發取得的成效,記者們紛紛感嘆基地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創造的“貴港速度”。
該基地企業生產的“乘龍”“大菱”品牌,榮獲中國著名品牌、中國優質產品、3.15誠信產品、中國電動車科技創新質量創優十佳知名品牌等多項榮譽稱號,其中“大菱”牌為我國優質產品;“乘龍”牌經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嚴格審定,被重點(培育)推廣為“中國著名品牌”。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基地以優良的品質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打響了“好電車,貴港造”的品牌,更是創造了產業聚集的“貴港速度”,為貴港工業發展發動了引擎。
據悉,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基地位于貴港國家生態工業(制糖)示范園區的西江科技創新產業城內,目前,累計簽約引進電動車企業70家,計劃總投資約80.7億元,38家企業建成投試產,涵蓋了兩輪、三輪、四輪低速電動車整車生產、組裝、車身配套件制造、電機生產、制動器材等生產企業。目前已有貴港華悅、廣西五羚禎恒、貴港萬富、貴港榮澤、廣西本太郎、廣西驪駒、廣西騰晨、廣西飛能電機等超過30家企業建成投產;2016年產值達10億元,提供3000多個新的就業崗位。目前,該基地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致力于發展東南亞市場,尤其對越南的開拓具有強勢的競爭力。預計到2020年,基地電動車整車產量達300萬輛(含配套),產業鏈實現經濟總量100億元以上。
港北區“三式”服務助推項目建設落地開花
在港北區,創造了“貴港速度”的企業并不少:賽爾康(貴港)工業園項目主體僅用209天就順利封頂,目前已正式投產;上億國際汽車城項目開工建設到現在,整個項目53幢建筑(除1#主樓外)已全面進入裝修狀態,相關配套工程已相繼開展施工,各項工程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廣西綠島汽車空調項目實現當月簽約當月開工建設……各大建設項目先后落戶港北。
今年以來,港北區實行“全程式”“保姆式”“菜單式”幫辦服務,讓企業項目辦事有門、遇事有助、成事有道,有效地促進項目早落地早開花。1—8月,該區新簽約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8個,引進項目投資額131.486億元,新開工項目17個,竣工投資億元項目3個。力海科技公司今年6月27日簽約入駐,8月15日實現試產,用時不到兩個月;上馬電動車科技公司從入駐到正式投產,僅花了一個月時間……這樣高速推進項目建設,在港北區并不鮮見。
如何高速推進項目建設?港北區“三式”服務顯成效。港北區主動作為,提升服務,努力為投資客商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助推企業產業發展壯大。
該區一方面建立招商項目服務工作臺賬,實行緊急項目加班辦、特殊項目跟蹤辦、重大項目領導親自督辦的服務制度,讓企業項目辦事有門、遇事有助、成事有道,強力推動簽約項目快建設、早達效。另一方面,對已簽約、已開工和在建項目,進行“全程跟蹤”,實行“一家企業、一名領導、一班人馬、一個方案、一抓到底”服務,協助業主解決項目在審批、籌備、開工、生產等環節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行“一站式”服務和“全程代辦制”,簡化項目審批手續,加快辦理進度,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做到快審快批,情況特殊的個別項目做到特審特批,促進項目早日落地開花;對用地指標、企業融資等難題,落實包干責任制,竭盡全力予以解決。
該區還實行聯系掛點精準服務企業制度,處級領導和區直部門負責人深入企業、項目建設一線開展“企業服務量化年”活動。1—8月,全區共有處級領導和區直部門負責人1078人次深入136家掛點企業走訪調研,收集反饋問題事項98件、協調解決了47件。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