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監管形同虛設
2014年,日本三重大學生物資源系副教授勝川俊雄在日本廣播協會(NHK)的相關節目上指出,日本捕撈藍鰭金槍魚存在三大問題:第一,大量捕撈幼魚。從捕獲藍鰭金槍魚的年齡構成來看,絕大多數是年齡不到1歲的幼魚,而它們要到3歲才能開始產卵。
第二,在產卵地集中捕撈。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的主要產卵區位于日本專屬經濟區,每年6月至8月是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的產卵期,日本大型圍網船隊會埋伏在相關海域,將前來產卵的金槍魚一網打盡。
第三,日本政府此前對捕撈作業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措施。“沿岸的釣魚業、固定網、大型圍網漁業,全年捕撈藍鰭金槍魚,想捕多少就捕多少。”
到2017年,在媒體曝光后,日本水產廳在調查報告中終于“計劃”開始對違法捕撈者追究刑責和罰款,而此前根本沒有強制懲罰性措施,只是要求各縣漁協和漁民“自主遵守”捕撈上限。
勝川俊雄承認,全世界捕撈藍鰭金槍魚最多的國家是日本,食用金槍魚也以日本人居多,“掌握藍鰭金槍魚種群恢復鑰匙的是我們日本。”
坦策認為,日本漁民大量違規捕撈藍鰭金槍魚,其他地方違規捕撈的藍鰭金槍魚也大量流入日本市場,背后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缺少強有力的監測、管理和監察制度”。
缺乏監管的同時,日本政府在近來一些國際漁業協商中也未顯示改善的意愿。在2016年中西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的相關磋商中,日本代表不同意調低捕撈配額,導致一些國家提出的藍鰭金槍魚保護方案無果而終。
這一態度令人想起鯨和海豚的遭遇。在國際社會普遍禁止商業捕鯨之時,日本政府依舊縱容捕鯨船以“科研”名義繼續捕鯨,回國后還送上餐桌。而讓許多人喜愛的海豚,每年經過日本太地町海域時被殘忍地集體屠殺,日本有關機構也對此縱容。紀錄片《海豚灣》曾因揭露這一真相而獲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