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談巷議
□江蘇 范子軍
繼7月14日晚間,一對青年男女在試衣間內性愛的不雅視頻在網上流傳后,沈陽地鐵一號線上,一對男女旁若無人大尺度親熱的圖片,又出現在網絡上。(相關報道詳見本報今日A1疊24版)
在公共場合能否親熱、親熱的尺度多大,國家法律雖沒有詳細規定,但凡對公序良俗有所敬畏者,斷不至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如此出格甚至完全擊穿道德倫理底線的事。上述兩件事的涉事人員,遭遇質疑、批評、譴責乃至法律懲戒自然難免,但更有必要追問的是,“主角”們何以淪落到這步境地?
個人素養不濟的內因固然是不爭事實,但社會環境的外因同樣不容小覷。曾幾何時,某些熱門影視節目里,主持嘉賓無底線調情;網絡上,屢見不鮮的露點炒作、緋聞走紅;“艷照門”頻現,非但不會付出代價,相反“紅利”滿滿。長期潛移默化,怎能不叫人產生效仿沖動,又怎么會不產生溫水煮青蛙效應,模糊人們的是非、榮辱觀?
因此,倘若把不雅事件歸咎于當事人,止于個案的譴責、追責,而不從社會層面做出全方位、深層次的檢討、反思,拿出切實有力的舉措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進行必要的道德重塑、行為引導和規則約束,此類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怪象,難免還會你方唱罷他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