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一斤40元,為何牛肉丸一斤才10元?
牛肉丸不是純牛肉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柳州訊(記者黃遠來)天氣轉冷,柳州市的火鍋市場逐漸火爆。日前,有市民反映,如今市場上牛肉價格已漲到40元/斤,而牛肉丸才10元/斤,吃著心里有點不踏實。
昨日,記者走訪幾家大型菜市場和超市,發現牛肉丸大都為每斤10元。在勝利商貿城一速凍食品攤點,擺著近10種速凍類的肉丸,均為10元/斤。當記者問為什么不一樣的東西卻是一樣的價格時,攤販說:“這些東西有便宜的,也有貴的,摻和著賣,平均起來差不多就是這個價。”
至于為什么牛肉丸比牛肉便宜這么多,該攤販坦言:“其實不全是牛肉,還有豬肉、雞肉、淀粉摻在一塊兒,牛肉也就占到30%。”雖然牛肉丸不純,但他表示,“都是從正規廠家進的貨,沒出現過安全問題”。
“現在牛肉賣40元/斤,如果按照標準要達到牛肉45%的含量,一斤牛肉丸就要四兩五的牛肉,折合18元。牛肉丸只賣10元,不用想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該攤販表示,如果按照國家標準,現在市場上的牛肉丸牛肉含量肯定不達標。
在市中心一家大型超市,散裝牛肉丸標注為15.8元/斤,沒有包裝,也沒有標明配料。“價格這么低,肯定不全是牛肉,里面肯定還加了一些豬肉、淀粉等。”服務員說。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肉丸的質量參差不齊,含肉量70%的叫肉丸,含肉量10%甚至不足10%的也叫肉丸,還有不含肉的也叫“肉丸”。“肉丸無肉”現象的存在,嚴重擾亂了“肉丸”市場,損害了肉丸企業的聲譽和消費者的利益。
業內人士表示,為了保障肉丸行業發展,2011年1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相關標準,其中對肉丸明確定義:“以畜肉、禽肉、動物性水產品等為主要原料,添加水、淀粉等食品輔料,經絞碎、腌制或不腌制、乳化(斬拌或攪拌)、成型、熟制或不熟制、冷卻、速凍或不速凍等工藝制成的產品。”并依據含肉量將肉丸分為特級、優級和普通級,其含肉量分別為不低于65%、55%和45%,而含肉量45%以上才可冠名為“肉丸”。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類的監管實行屬地管理。市民遇到類似問題,可到質監或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