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忻城縣甘蔗復種讓8萬多畝土地煥新生 |
2025年10月16日 10:03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陳煜炫 通訊員 藍海慧 潘鳳蓮 文/圖 編輯:盧彬彬 |
思練鎮石龍村甘蔗基地450畝甘蔗茁壯成長。 金秋時節,芝州大地鋪金疊翠。近日,走進忻城縣思練鎮石龍村下乾屯的甘蔗種植基地,連片的蔗林如同綠色的海洋,寬大油亮的葉片舒展自如,粗壯的蔗稈節節向上,風過處,枝葉搖曳、沙沙作響,奏響一曲清甜的田園歡歌。 誰能想到,這片生機勃勃的蔗海曾是一片樹林。從樹林到甘蔗的轉變,正是忻城縣嚴守耕地紅線、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生動注腳。2024年以來,忻城縣已累計完成8萬余畝耕地復墾復綠,昔日的邊坡荒地、閑置林地重新披上“綠裝”,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動能。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事關國計民生。去年初,忻城對耕地恢復和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進行科學謀劃、全面部署。“我們始終把耕地保護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該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莫云椋表示,通過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讓良田回歸種糧本色,讓寶貴的耕地資源更好地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為打好這場耕地保衛戰,忻城縣組建專項工作組,干部們沉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一邊耐心宣講政策,一邊引導農戶因地制宜恢復耕地屬性,發展糧食及甘蔗、玉米等重要農產品生產。通過整治不符合耕地規劃的地塊,該縣組織技術人員及時跟進開展土壤改良,指導農戶搶抓農時改種甘蔗等作物,讓閑置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忻城縣思練鎮石龍村甘蔗基地,粗壯的蔗稈節節向上。 “土地整理后,政府鼓勵我們推進土地集中流轉改種莊稼。”思練鎮石龍村黨委書記藍健榮站在甘蔗基地前說,“技術員經常來指導施肥、防病,雖然還沒到收割季,但看這長勢,畝產估計能有4.6噸。”他細細算了一筆賬:按每噸520元的收購價,這片450畝的甘蔗基地總收入能超百萬元,“而且糖廠有訂單收購,咱們的收入穩穩的!” 在土地復墾過程中,忻城縣注重科技賦能。一方面,重點推廣有機肥施用、綠肥種植等技術,助力土壤地力快速恢復;另一方面,整合農田水利項目,完善灌排設施,確保田地旱澇保收。選擇甘蔗作為主要替代作物,正是看中其傳統優勢產業的特性:產業鏈完整、市場需求穩定,既能保障農戶收益,又能為國家食糖安全貢獻力量。今年,該縣響應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通過恢復耕地新種甘蔗9000多畝,讓更多復墾土地變成了“致富田”。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