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頭條 > 正文 |
廣西持續推動通道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打造陸海聯動經濟走廊 |
2025年10月15日 17:0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龐革平 編輯:范鈺銘 |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獲悉,《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實施六年來,特別是“十四五”以來,廣西將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開放發展的牽引工程,堅持建通道、強運營并重,效率提升與質量優化同步,合作拓展與區域融合并舉,持續增強通道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從“一條線”擴展為“一張網”,不僅將內陸腹地推向開放前沿,更為區域協調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圖為一艘集裝箱巨輪正緩緩靠泊欽州港集裝箱碼頭。記者 周軍 攝(資料圖) 日前,隨著岸橋將臨港企業的2大柜成品紙順利吊裝至“華信長榮”輪,首票在廣西北部灣港北海鐵山港區完成報關及查驗的外貿集裝箱貨物起運發往東南亞地區,這標志著鐵山港正式開啟外貿集裝箱業務。企業在港區內可一次性辦結報關、查驗、放行等全部口岸手續,通關效率大幅提升。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出海口,“十四五”以來北部灣港持續提質升級。年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從2019年的2.56億噸、382萬標箱,增長到2024年的4.5億噸、902萬標箱,年均增長18.7%,今年有望實現“千萬標箱大港”目標。廣西著力加強港航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港口通過能力,北部灣港國際門戶樞紐功能加速顯現。欽州港20萬噸級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防城港20萬噸級散貨碼頭、北海港郵輪母港等重大項目建成使用,可以實現30萬噸級油船、20萬噸級集裝箱和散貨船、15萬噸級液化天然氣船等世界主流大型船舶通航靠泊。今年,廣西還開通了北部灣港至阿聯酋杰貝阿里港的首條滾裝船航線,重慶汽車通過這條滾裝船航線,相比傳統路徑,時間縮短7天左右。目前,北部灣港共開通集裝箱航線91條,基本實現全國沿海、東南亞、東北亞主要港口全覆蓋,并延伸至印巴、非洲、南美等地區。為實現貨物快速轉運和無縫銜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推動北部灣港海鐵聯運一體化“小切口”改革,進一步激發通道活力。 當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形成海鐵聯運班列、中越跨境班列班車、航空貨運等多種物流組織形式。在南寧國際鐵路港,裝載著來自全國各地貨物的集裝箱被快速裝上班列,最快14小時即可抵達越南河內。隨著中越跨境貨物運輸需求持續攀升,中越班列從始發每月開行不足5列,到如今已實現“當日發車、當日清關、當日到達”。截至9月下旬,廣西始發中越班列今年已累計發運出口貨物2.6萬標箱,同比增長173%,超2024年全年總量33%。 圖為南寧國際鐵路港集裝箱作業區。陳星宇 攝(資料圖) 強勁物流的背后,是日益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十四五”以來,廣西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條貫通兩廣、連接西南、通達港澳、對接東盟的綜合運輸大通道正加速成型。眼下,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已累計完成投資超80%,預計2026年建成;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通道的關鍵工程,黃桶至百色鐵路正加速推進,預計2028年建成通車。西線通道全線貫通后,四川等西南地區貨物經北部灣出海,距離將縮短270公里以上;黔桂鐵路增建二線今年9月開工建設,崇左至憑祥鐵路將于年內開通運營,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將不斷完善。 近年來,廣西持續推動通道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打造陸海聯動經濟走廊。平陸運河經濟帶加快建設,初步形成新能源、綠色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等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主導產業。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引進了比亞迪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等投資超百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中柬(北海)產業園、廣西—文萊經濟走廊縱深推進,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構建。通道沿線省份經廣西進出口貿易額從2019年的3448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6769億元,增長近1倍。當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從一條物流大通道升級為資源要素高效整合、產業規模化布局的經濟走廊,輻射帶動效應持續增強。新通道班列年發運量從2019年的11萬標箱增長到2024年的50萬標箱,6年間增長3.5倍。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