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黨建 > 正文 |
產業鏈上建支部,東蘭黨員帶富忙! |
2025年10月14日 18:05 來源:廣西新聞網 通訊員 羅美艷 編輯:李勤虹 |
走進東蘭縣金谷鄉接桂村鹿茸菌種植大棚,菌香與泥土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一叢叢色澤紅褐、形似鹿角的鹿茸菌正破棒而出,村民班乜英小心翼翼地托起一株20厘米長的菌子,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這小小鹿茸菌,可是我們致富的‘金角角’!” 這個由村黨支部領辦的菌類專業合作社,不僅讓12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今年已累計發放工資28.8萬元,更帶動村集體增收10萬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東蘭縣緊緊抓住產業振興這個關鍵點,將黨組織深深嵌入產業鏈條,圍繞產業發展抓黨建,實現“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受益”的良性循環。 “家鄉需要我們,鄉村振興更需要年輕人回來!”東蘭縣花香鄉坡索村黨支部書記覃松榮感慨。覃松榮上任后,一直把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工作重點。通過盤活資源、發展電商、入股分紅等方式,自2022年至今,坡索村連續三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百萬元。東蘭縣大力實施鄉土人才回歸工程,通過政治培養、正向激勵等措施,全方位鍛造村級“頭雁”隊伍。目前,全縣有22名村黨支部書記主動領辦經濟實體,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800多名,儲備產業能人、大學畢業生等優秀人才926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花香鄉花香村的大洞林下藥材種植基地里,黨員致富帶頭人劉建方正帶著社員查看鐵皮石斛長勢。“我們合作社就像一座橋,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他介紹,合作社已培育出8名致富能手,吸引了15名群眾入股,帶動周邊100多戶村民參與中草藥種植。東蘭縣堅持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把黨支部、合作社、產業基地、創業黨員群眾串聯起來,共同服務產業發展,累計在產業鏈上建立12個黨小組,吸納黨員320多人,實現黨員帶頭推廣新技術、先試新品種、發展新產業,帶動產業基地附近群眾實現有租金收入、有股份分紅、有薪資收入,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作用日益明顯。 走進武篆鎮那烈村,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公路旁圍繞鄉村旅游全力發展的那烈現代農文旅示范項目。 “我們村流轉這個土地,一年四季都給村級集體經濟和務工群眾帶來了不少收入。”那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文甫介紹說。那烈村引導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推行“稻田+水產養殖”和蔬菜等輪作耕種為主、田園觀光旅游為輔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全村農戶215戶946人,戶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 東蘭縣積極整合各類政策資金,推行資產盤活、旅游拉動、土地流轉等模式,引導群眾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就近務工掙“薪金”、入股分“紅金”。2024年全縣特色產業覆蓋率96.60%、產業幫扶覆蓋率94.85%,累計發放產業以獎代補6555.16萬元,146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務工就業、土地流轉、技術培訓等方式帶動農戶6691戶。該縣還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建成特色產業黨建示范點23個、服務行業黨建示范點5個、民族文化服務黨建示范點7個,增強村級組織服務群眾能力,形成黨建強、發展強的良好態勢。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