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河池 > 正文 |
雙節游河池④|從看山水到玩山水,河池旅游向深度體驗轉變 |
2025年10月10日 21:1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龍隆 編輯:藍鋒 |
國慶中秋長假,河池不再是“藏在深閨”的秘境,而是成為越來越多游客心中“小而美”的旅行首選。10月9日,記者從河池市文廣體旅局了解到,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河池共接待游客476萬人次,旅游總消費達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22%和18.26%。數字增長的背后是河池從“被看見”到“被體驗”“被記住”的轉變。 河池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過去,河池的旅游更多依賴自然風光與民俗展示,游客多是“看一看、拍一拍、就走人”。而今年,一切都“活”了起來。南丹《瑤韻千年》以十大劇目、30多個互動場景,打造全天候沉浸式瑤族文化體驗,日均吸引超5000人次;宜州劉三姐故里將水上舞臺、藤纏樹實景與壯族歌圩非遺結合,游客不再是觀眾,而是劇中人;巴馬《夢·巴馬》持續以湖為幕、以山為景,演繹瑤族民俗,成為游客必打卡的文化盛宴。這些項目,讓河池旅游從展示文化向體驗文化轉變,讓游客真正走進河池故事里。 瑤望天下景區以溪水為臺打造的沉浸式微演繹節目《日月錦》。景區資料圖 更顯著的變化來自“山水玩法”的升級。曾經,涼爽宜人是河池夏秋旅游的主要標簽,而今年,“水上運動+”打開了“清涼經濟”的新局面。天峨紅水河槳板漂流結合“暖秋逐浪”與“藍刀魚觀賞”,成為年輕人競相打卡的項目。河池還創造性地將清涼資源與民俗節慶、非遺特色等深度融合,東蘭坡豪湖水上嘉年華、都安吞榜天窗、“一條會開花的河”、巴馬百魔洞溶洞避暑等文旅產品同樣收獲游客大量好評。河池不再只是避暑之地,而是“可玩可感”的戶外山水天堂。 夜晚的河池同樣不寂寞。羅城棉花天坑用“天坑幻境”光影秀、森林音樂節與懸崖書店亮燈儀式,讓數萬游客留下來、玩下去,假期接待量增長50%;宜州區懷遠古鎮則以“非遺+現代”演出與傳統祭月儀式,帶動夜間消費增長超三成。夜經濟不再是白天的補充,而成為文旅體驗的重要時段。 羅城棉花天坑懸崖書店亮燈儀式。景區資料圖 更值得關注的是,游客的腳步正從傳統景區走向縣域深處、鄉村角落、非標線路。去年,河池被央視推薦為“最受歡迎的小眾目的地”,正是這一趨勢的印證。河池牢牢把握住這個趨勢,將生態顏值轉化為體驗價值,也讓“小眾”走向了更多人的視野。如今的河池,不再是路過的一站,而是值得住下來、玩進去、深體驗的旅行目的地。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