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移民村的“山水蝶變”,文化賦能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
2025年10月10日 16:48 記者王克礎 通訊員韋敏婷 陸賢娟 文/圖 編輯:周映 |
國慶假期期間,河池市依托喀斯特秘境、親水休閑等特色資源,成為游客出游的熱門選擇。在都安瑤族自治縣菁盛鄉地洲村上嶺屯,紅水河畔的露營地游人如織,昔日寂靜的庫區移民村如今已成為集露營、劃船、采摘于一體的旅游打卡地,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如何轉化為金山銀山。 “上嶺戀人”露營地。 資源盤活,從耕地受限到“山水生金”。曾經的菁盛鄉,是樂灘水電站都安庫區的主要淹沒區,人均不足0.8畝的耕地,緊緊束縛著群眾發展的腳步。 近年來,當地以紅水河生態資源為基底,通過“農文旅”融合開發,打造“上嶺戀人”系列露營地,串聯四季沐歌、大榕樹、炮樓等景點,串珠成鏈,形成特色旅游線路。 國慶期間,這里充滿了游客露營的歡笑、劃船的愜意、垂釣的閑適與燒烤的煙火氣,昔日的資源短板轉化為發展優勢。 “十四五”期間,這里累計投入1135萬元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實施道路硬化、碼頭改造、文化活動中心等13個基礎設施項目。 采風團暢游十里竹海。 村民通過土地流轉,主動挽起袖子投工投勞,用雙手參與庭院美化、道路修繕,讓道路更硬、燈光更亮、碼頭更新。 “以前守著幾分薄田,收入看得見天花板。現在土地流轉有租金,在景區打工還有薪金,一個月能多掙2000元以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正在營地忙碌的村民藍桂華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別開生面的民情座談會。 資金撬動與群眾共建,形成“流轉有租金、務工有薪金”的雙重增收機制。 如今,新建的游客中心和生態停車場預計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帶動超250人就業。同時,當地開展旅游服務、電商帶貨等技能培訓6場,覆蓋300余人次,提升移民創業就業能力。去年,地洲村人均收入增速連續兩年超10%,移民滿意度達96%。 藝術采風凝聚鄉愁記憶。9月27日,河池市文聯與融媒體中心組織作家、詩人深入上嶺屯采風,通過影像、文學創作記錄庫區新貌,為文旅品牌注入藝術活力。座談會上,專家建議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以文化滋養移民精神家園,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菁盛鄉的實踐證明,以生態為底色、文化為紐帶、群眾為主體的發展路徑,正讓庫區移民村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移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日常進度檢查。 菁盛鄉地洲村大榕樹露營地。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