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新聞中心 > 廣西社會·法制 > 正文 |
以文化為帆 向正義而行丨梧州法院文化建設賦能司法事業高質量發展 |
2025年10月09日 15:53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桂西 文/圖 編輯:李勤虹 |
當藤縣人民法院代表隊在第十六屆“法院文化周”團體趣味競賽中捧起冠軍獎杯時,賽場上響起的不僅是熱烈掌聲,更是梧州法院人以文化凝心聚力的生動注腳。 自2013 年入選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特色項目以來,梧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深耕“公明+廉威”文化內核,將“法院文化周”打造成凝聚干警力量、展示司法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平臺。從最初的“天平杯”運動會到如今涵蓋競技、研學、普法等多元內容的文化盛宴,梧州法院文化建設走過了一條從單一到豐富、從自發到自覺的進階之路。 文化鑄魂: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奮進力量 “《可愛的中國》里流淌的赤誠,正是我們司法為民的初心源泉。” 在梧州市中級法院“書香機關・書香支部・閱讀圓夢”讀書分享會上,政治部干警黎思鷂聲情并茂的朗誦引發全場共鳴。 這場于9月初舉辦的文化活動,通過觀紀錄片、誦經典、談感悟等環節,為青年干警搭建了思想交流的平臺。督察室干警分享《慢煮生活》時提到的“從容心態”,研究室干警解讀《我在故宮修文物》時強調的“專注精神”,都成為干警們履職盡責的精神養分。 梧州中級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鐘業金在活動中提出的“以觀明志、以讀增智、以學促干”理念,正成為法院文化育人的核心抓手。 近年來,梧州法院以文化活動為載體,持續強化干警理想信念教育。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全市兩級法院8支代表隊同臺競技,展開中國抗日戰爭史知識競賽。賽場上,選手們對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等歷史事件的精準作答,對趙一曼、楊靖宇等英雄事跡的深情講述,不僅展現了扎實的歷史素養,更激發了全體干警的愛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賽后,參賽干警莫桂歡表示:“抗戰先輩的堅韌意志,將激勵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勇克難關。” 文化育警的成效,更體現在干警精神風貌的悄然轉變中。9月4日的團體趣味競賽現場,120余名干警在摸石過河、袋鼠跳等項目中默契配合。藤縣法院代表隊在運球繞桿接力環節,憑借精準的節奏把控和高效協作實現反超,最終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奪冠。 “平時在工作中我們是并肩作戰的同事,賽場上更是榮辱與共的戰友。”藤縣法院參賽隊員莫偉勇說。 梧州中院黨組成員、市紀委監委駐中院紀檢監察組組長羅振業在頒獎時指出,競賽中展現的團結拼搏精神,正轉化為干警們攻堅克難的工作動力。數據顯示,近年來梧州法院干警主動請纓辦理疑難復雜案件的人數年均增長15%,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道德講堂活動。 文化賦能:提升司法能力彰顯司法擔當 作為“法院文化周”的重要載體,兩級法院創新開展的道德講堂活動成效顯著。梧州中級法院通過自我反省、學習模范事跡、誦讀經典等環節,引導干警在思想淬煉中強化職業信念。主持人以靈魂叩問引發自我審視,先進人物紀錄片中的奉獻故事觸發情感共鳴,經典篇章的集體誦讀凝聚價值共識,紅色旋律的齊聲合唱點燃奮斗激情,層層遞進的活動設計讓道德素養與愛國情懷深度融入干警日常。 文化建設對司法能力的提升,更體現在案件質效的持續優化上。2024年,對標最高人民法院審判質量管理體系,18項指標中有16項優于全區平均值,其中10項優于全國平均值,法定審限內結案率100%,民商事案件平均結案時間52天,比全區平均值少20天。調解率排名全區第一,一審服判息訴率90.63%。 在服務地方發展大局中,法院文化的賦能效應同樣顯著。梧州法院深化“一院一品”建設,將文化理念轉化為特色司法實踐:蒼梧縣法院以“黨旗引領・法耀茶鄉”黨建品牌為抓手,組建“茶船古道”法律服務團,在3個鄉鎮12個村屯設立法治服務站,為16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法律咨詢200余人次,解決合同糾紛36件,標的額達117萬元;藤縣法院太平法庭依托“八角產業聯動調處中心”,發揮“法庭+網格員+ N”聯調機制,成功化解涉16萬畝八角林的五年承包合同糾紛,守護年產值25億元的地方特色產業;蒙山縣法院打造“甘甜法庭”品牌,為蜂蜜、香水檸檬等特色產業提供“一對一”法治服務,用司法為“甜蜜事業”加糖;岑溪市法院創新留守兒童“三段式”普法,萬秀區法院構建“吾愛梧家”家事調解平臺,形成覆蓋產業發展、青少年保護、家庭治理的文化賦能矩陣。 今年以來,全市法院開展涉農糾紛巡回審判、法治宣傳300余次,解決阻礙當地發展的矛盾糾紛92件,標的額304萬元,用文化軟實力筑牢司法服務硬支撐。 文化架橋:深化內外聯動提升司法公信 梧州中級法院第十六屆“法院文化周”公眾開放日活動。 “原來庭審流程這么嚴謹,法官們的工作太不容易了!”在梧州中級法院第十六屆“法院文化周”公眾開放日活動中,梧州市政協委員黎堅斌參觀完訴訟服務中心后由衷感嘆。 日前,90余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及師生代表走進法院,通過參觀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智慧法院”融媒體工作室等場所,近距離感受司法工作的嚴謹與溫度。在廉政書畫攝影展區,干警們創作的書法作品“公明廉威”、攝影作品《田間調解》,讓代表們深刻領略了法院干警的文化素養與職業情懷。 司法公開是提升公信力的關鍵,而文化活動則為司法公開搭建了多元平臺。梧州法院通過“法院文化周”系列活動,主動向社會展示司法工作成效。主流媒體每年對文化周進行專題報道,將各類文化活動推向公眾視野。今年文化周期間,相關報道累計閱讀量超10萬人次,網友留言中“公正”“專業”“接地氣” 成為高頻詞。 文化交流不僅拉近了法院與群眾的距離,更搭建起跨區域司法協作的橋梁。梧州法院聚焦實務需求與理論研究融合,與多家大學院校建立長期調研協作關系,共同開展司法理論研究。立足區域治理需要,以文化為紐帶深化跨省協作,與廣東省封開縣、賀州市八步區法院建立賀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機制,聯合設立省際聯絡站,在調查取證、生態修復等領域形成合力;同時先后與內蒙古呼和浩特、西藏拉薩等區內外法院結為友好法院,累計交流學習32次,共享文化建設與審判工作經驗。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梧州法院將繼續以文化為帆,引領全體干警在追求司法公正的航程中破浪前行,為平安梧州、法治梧州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司法動能。”梧州中院黨組書記、代院長張柏信表示。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