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賀州 > 正文 |
行思八桂|富川瑤族自治縣委書記尹哲:創新綠色發展路徑 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
2025年09月27日 09:24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富川瑤族自治縣委書記 尹哲 編輯:夏曉云 |
9月27日,廣西日報推出“賀州縣域經濟觀察系列報道”富川篇《三重奏激活發展滿盤棋》,并刊發富川瑤族自治縣委書記尹哲署名文章《創新綠色發展路徑 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全文如下: 9月27日廣西日報版面截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西時強調,要“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為全區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治區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作出系列部署,以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強調要把貫徹好這“十六字”要求作為重中之重,其主旨在創新、主線在創新、關鍵在創新。富川瑤族自治縣作為民族地區、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既肩負著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重任,又承擔著守護綠水青山的政治使命。面對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的雙重挑戰,富川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部署要求,堅持在觀念上引領、在路徑上創新、在機制上保障,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效轉化路徑。2022年,富川成功獲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4年獲評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探索走出了一條彰顯特色、體現綠色、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從觀念創新引領發展之變。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持續解放思想是推進觀念創新的根本前提。觀念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沒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難有行動上的突破和創新上的飛躍。解放思想本質是打破思維定勢、破除路徑依賴,敢于突破慣例、善于轉變觀念,為創新清障賦能、開辟道路。對于富川這樣的民族地區和生態功能區,如何在不犧牲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縣域經濟提質增效,是我們必須回答好的現實課題。縣委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堅決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以新觀念新思維謀劃綠色發展新路徑,在縣委十五屆五次全會上確立了“生態立縣、產業興縣、創新活縣、富民強縣”的發展思路,不斷拓寬“兩山”價值轉化路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以路徑創新構建綠色發展格局。路徑創新是綠色發展的核心支撐,關鍵在于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富川系統謀劃了以循環經濟為核心、一二三產融合互促的綠色發展新路徑。依托華潤循環產業園區,充分發揮熱電聯供和本地消納可再生能源優勢,初步培育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獲評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十三五”末22家增至目前的44家。以AI賦能綠色發展,富川成為全區首個實現5G無人礦卡全流程無人作業基地。全力打造零碳園區,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實現生產與能效協同化,打造碳跟蹤、碳足跡,實現循環經濟再躍升。立足生態農業基礎,以“五鏈協同”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與鄧秀新院士團隊深度合作,系統推進AI種植管理、黃龍病智能防控、智能化精準養殖和智慧大棚建設,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數字化賦能。通過科技深度融合推動資源優化、產品提質、品牌增值和銷售擴容,成功創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先行縣、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抓好農文旅融合文章,充分挖掘瑤族文化、古村落群、生態康養等資源,強化引入AI智慧導覽、大數據分析等數字技術賦能旅游體驗與管理,打造“瑤韻慢城”“明城有約”等文旅品牌,發展生態旅游和康養產業,富川先后獲評為全國古村落保護示范縣、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并成為中國第4個、廣西首個“國際慢城”。 以改革創新筑牢綠色發展保障。深化改革創新是破解綠色發展瓶頸、鞏固生態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富川推進增量配電改革試點,建成一站式多能互補供應體系,推動循環產業實現社會化大循環,華潤園區獲評為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創新構建“春芋夏梨秋薯冬橙”全年無淡季農產品供應體系,深化“三變”改革,健全農產品品牌建設考核評價制度,加強“三品一標”認證,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富川成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以全區“旅游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集成改革試點”為抓手,創新城鄉融合發展模式,充分利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制定古村落保護單行條例,扎實推進“多規合一”,實施古村落保護開發機制,推動22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從“靜態保護”向“活化利用”升級,成功獲評為全國古村落保護示范縣。制定瑤醫藥保護與發展單行條例,創新發展生態康養產業,打造瑤醫藥集散中心,獲評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工作先進縣。通過系統性改革創新,為富川走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注入了強勁動能、筑牢了制度支撐。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