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金山秀水映同心 美美與共譜新篇 |
2025年09月19日 10:40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通訊員 劉芷毓 廖翔宇 編輯:陳煜炫 |
紅水河。資料圖 在桂中腹地的紅水河畔,一座蕩漾在蔗海的城市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當代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費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作為費孝通先生早年開展田野調查的重要區域之一,來賓市始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在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繪就出了民族團結進步的絢麗畫卷。值此“金山秀水·美美與共”第十二屆費孝通學術思想研討會即將召開之際,回望來賓市民族工作歷程,更能凸顯費孝通學術思想的深遠意義與當代價值。 圣堂山。資料圖 各美其美,文化根脈滋養民族精神家園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連接民族情感的紐帶。來賓市深植文化自信,將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工程。自2025年以來,全市范圍內舉辦了超過2000場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參與群眾人數突破100萬。從熱鬧非凡的“千面蜂鼓萬人舞”,到充滿活力的鄉村“村BA”賽事;從“甜美興賓騎聚‘蔗’里”全國自行車大賽到社區的“蔗里最甜”民俗活動,多樣化的文化實踐為各民族文化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成為來賓市“各美其美”的生動注腳。 民俗表演。資料圖 在校園傳承方面,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校園傳承”的文化傳承體系。除混班混宿外,還通過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各族學生手拉手”等活動,讓不同民族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目前,全市1000多所學校全覆蓋開設民族文化課程,壯錦、黃泥鼓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綻放;8所中小學與新疆、西藏及邊境地區小學開展少先隊員“云上手拉手”活動,以情景劇、作品展、音樂會等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讓青少年親身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從小培養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與認同,使民族文化的火種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此外,來賓市還注重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民族文化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為“各美其美”搭建展示舞臺。通過建立民族文化數據庫、開發線上文化展示平臺等方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欣賞到來賓市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 美人之美,開放包容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來賓市深刻把握“美人之美”的精髓,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讓各民族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賞中增進感情,凝聚力量。 聚焦資源稟賦,打造特色品牌。來賓市通過空間嵌入、經濟嵌入、文化嵌入三維發力,打破民族交往的地域和心理邊界。依托蔗糖產業,打造“蔗里石榴紅”1+N品牌矩陣。市直部門立足行業特色打造了“蔗里清風·甜蜜來賓”“蔗里工匠”“蔗里先鋒”等特色品牌。各縣(市、區)立足資源稟賦打造了“甜蜜‘蔗’里·從‘興’出發”“壯歡傳情·夢幻象州”“多彩七星·紅映武宣”“攜手奮進·粵幫越紅”“金山秀水·美美與共”“大好合山·以你為媒”等6個子品牌矩陣,全市形成“品牌引領、多點綻放”的工作格局。 “甜美興賓 騎聚‘蔗’里”自行車比賽。資料圖 深化跨區域合作,打造“攜手奮進·越幫越紅”工作品牌,實現合作共贏。縱向與中國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學、上海大學、暨南大學以及全國5個費孝通學術思想研究中心建立合作共建關系;橫向與江蘇蘇州、江西九江、黑龍江哈爾濱,以及廣東珠海、茂名和廣西柳州、河池、貴港等8個城市簽訂共建協議,推動跨區域民族工作資源共建共享。2025年以來,來賓先后組織相關人員赴上海、廣東茂名等地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交流活動;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師生到來賓開展田野調查、社會實踐等學習交流活動……這些活動有力促進了跨區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民族地區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美美與共,協同發展推動民族共同繁榮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費孝通先生學術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來賓市民族工作的奮斗目標。該市將其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建市以來,先后有11個集體、14名個人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表彰,54個集體、60名個人獲全區表彰,另有5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示范單位、42個自治區級示范區示范單位(來賓市獲評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成果豐碩。 運輸甘蔗。資料圖 經濟協同發展是實現“美美與共”的物質基礎。來賓市構建蔗糖、電力、冶煉等支柱產業體系,并通過完善產業扶持政策、加強科技創新等舉措,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興產業,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市各族人民,帶動全市各族群眾增收致富,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2021—2024年,來賓市市地區生產總值從883.6億元躍升至1030.4億元、年均增長6.4%。 生態協同治理是“美美與共”的重要保障。來賓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2個縣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4個縣獲評“中國長壽之鄉”,246個行政村獲自治區級“生態村”命名。 社會協同治理是“美美與共”的制度支撐。來賓市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法治建設緊密結合,建立健全民族工作協調機制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813個村(社區)配備了“一村一輔警”“一區一警兩輔”,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實現全覆蓋,行政村(社區)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各族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傳承思想,賡續薪火開啟民族工作新征程 2025年是費孝通先生赴來賓金秀開啟大瑤山田野調查90周年,來賓市對“美美與共”理念的深入實踐,既是對先生學術思想的傳承與創新,也是對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詮釋。費孝通先生將“民族”視為“社區”的研究路徑,為來賓市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從微觀的社區實踐到宏觀的民族共同體構建,來賓市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作創新之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來賓市將以“金山秀水·美美與共”第十二屆費孝通學術思想研討會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對費孝通學術思想的研究與實踐。在文化傳承方面,持續加大民族文化保護與創新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推動民族文化與現代科技、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來賓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在經濟發展方面,不斷完善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各民族在產業發展中實現更緊密的合作與共贏,共同邁向共同富裕;在社會治理方面,持續優化互嵌式社會結構,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營造全社會共同維護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 紅水河畔,民族團結的樂章激昂奏響;來賓大地,各民族攜手共進的步伐堅實有力。來賓市將繼續秉持費孝通先生的學術思想,在民族團結進步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新時代民族工作貢獻更多的“來賓智慧”和“來賓力量”,向著“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奮勇邁進。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