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機器轟鳴糧滿倉!環江晚稻豐收拓銷路 |
2025年09月19日 10:40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通訊員 黃光偉 韋承宗 覃銘朗 實習生 李心怡 編輯:卿要林 |
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龍巖鄉安山村的晚稻進入豐收季,田間地頭機器轟鳴,農戶忙著收割,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 機械收割稻谷。 今年,該村采用“機械化+傳統收割”結合的方式保障收成:平坦連片田塊推廣小型收割機,提升收割效率;山地梯田則保留人工收割,確保稻谷“顆粒歸倉”。同時,通過“統一收購+消費幫扶”模式,實現產銷無縫對接,既帶動農戶增收,又壯大村集體經濟。據統計,此次晚稻總產量達40噸,由后援單位自治區林業局以保底價統一收購,實現銷售收入15萬余元。 駐村工作隊協助稻谷裝車。 近年來,該村不斷完善“農戶+合作社+后援單位”消費幫扶模式,打造了500余畝優質稻示范基地。基地由后援單位提供優質稻種與技術指導,合作社統一收購稻谷后,交由指定企業加工包裝成“安山生態大米”品牌產品。后援單位通過職工福利采購、食堂供應等方式穩定消化產品,還積極聯動企業、商超拓展市場渠道。銷售利潤中,部分注入村集體經濟,用于修路、助學等公益事業,其余直接惠及農戶。 農戶售稻得款。 據統計,該模式每年可銷售大米50噸以上,帶動安山村63戶脫貧戶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下一步,龍巖鄉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深化與科研單位的技術合作,引入先進生態種植和精深加工技術,拓展“線上+線下”多元化銷售渠道,對接更廣闊市場,讓“安山生態大米”香飄更遠,進一步夯實產業振興基礎,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龍巖模式”。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