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防城港 > 正文 |
防城港市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
2025年09月12日 19:1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苑長軍 楊康 文/圖 編輯:楊康 |
防城港市委書記黃江出席介紹該市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建設成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9月12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全區“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防城港市委書記黃江出席介紹該市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建設成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使新聞發布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百姓,本場新聞發布會前,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在廣西發布、廣西云等網絡平臺發布了“防城港市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預告,廣泛收集了網友對本場發布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網友們對防城港市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建設很關心。 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挑選了其中的一個高頻問題:防城港市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舉措?例如,在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推動“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應用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防城港市委書記黃江回答網友提問。 對于網友提出的問題,防城港市委書記黃江介紹,防城港市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主要采取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一是推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轉型升級。防城港市原有的傳統產業比較重,要推動鋼鐵、銅、鋁等傳統支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支持盛隆冶金、金川、華昇等龍頭企業延鏈補鏈強鏈,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2021年以來累計財政立項實施市本級科技計劃項目172項,市財政投入科技支持經費1.5億元,帶動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接近80億元,成功攻克52項重大關鍵技術,獲得128項專利,開發76個創新產品。累計完成技改投資近550億元,完成技改項目126個。全面實施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在全區率先實現“智改數轉”診斷100%全覆蓋,全市累計獲國家級智造榮譽7項,已建成智能工廠26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實現“零”的突破,2024年全市智能制造產值占比接近75%。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打造了“人工智能+港口物流”“人工智能+核電”“人工智能+教育”等一批優秀應用場景,涌現出廣西華昇全國首個氧化鋁AI大模型、廣西鋼鐵全國首家“5G云上鋼廠”以及AI煉鋼、數字防核等一批標桿案例。比如,廣投海上風電項目引進AI算法+智能巡檢機器人,打造智慧海上風電,高危作業替代率、運維效率大幅提高。又如,盛隆冶金圍繞“數據貫通、智能驅動、精益管控”三大主線,全力打造“AI+智慧工廠”項目,實現業務在線化、管控智能化和協同生態化的目標。 二是推動新興產業競相發展。防城港市依托醫學試驗區,以平臺賦能技術創新,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小藻農業科技實現植物源EPA大規模生產銷售,技術水平全球領先。鷺港醫藥研發的AHT—101、AHT—102注射液獲國家一類創新藥臨床許可,填補廣西近十年相關領域空白。防城港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為第五批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用好國家級生物醫藥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食品安全與營養創新平臺、廣西生物活性分子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廣西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繁育基地、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平臺。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58家,較“十三五”末期增長70%;2024年高新技術工業總產值較2020年增長1.8倍。 三是推動未來產業孕育孵化。立足防城港市產業基礎,堅持創新引領,探索全新的發展路徑,以前瞻眼光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截至今年6月,全市新簽約智能醫療、無人出行等重點領域項目14個,投資額為215.1億元。正與各方共同推動“北部灣星座”投資協議簽訂,加快與相關火箭制造企業磋商,謀劃防城港商業航天產業園建設。目前,電算一體化、中科衛星、班度3D+AI、飛吧出行等項目正有序推進。本屆東博會期間,防城港市聯合中科衛星科技集團企業在B2館展區設立了“騰飛防城港 智享新未來”展廳,介紹防城港空天信息產業布局及展出相關的珍貴展品。9月18日東盟博覽會金融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北部灣數字人民幣綜合服務平臺暨AI跨境電商產業基地項目將正式啟動。9月15日至17日,還將在防城港市舉辦以“攜手空天,智享未來”為主題的防城港商業航天科技經貿促進活動等,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科技交流合作。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