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圖片頻道 > 高清圖集 > 正文 |
文化中國行丨百年老街見證邊疆巨變——大新縣碩龍鎮碩龍街走筆 |
2024年06月16日 08:50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陳明桂 覃晴 編輯:潘曉明 |
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陳明桂 通訊員 覃晴 夏日邊疆,青山巍巍,田陌青青。沿著平坦的沿邊公路,走進大新縣碩龍鎮碩龍街,裝飾一新的街牌、規劃整齊的商鋪和居民樓,映入眼簾;來往的車流聲、人語聲,傳入耳中。 中越邊境百年老街——大新碩龍鎮碩龍街成為亮麗名片。視頻攝制:大新縣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政府對我們沿街居民樓、商鋪進行升級改造,不僅使街道更加整齊、好看,而且現在游客比以前多,我們的日子也更好了。”碩龍街二隊居民趙江蘭感嘆。 趙江蘭一家在碩龍街經營餐廳已有10多年,主要為食客提供本地特色菜和越南菜。類似這樣的店鋪在碩龍街有很多,多為三四層的樓房,有的緊鄰特產店,有的挨著小攤點。 100多年前,蘇元春被任命為廣西提督兼任廣西邊防督辦,負責該地區的邊防事務。他發現,這里沿邊沿途雖有村落,但方圓百十里,沒有一個圩場。為方便戍邊兵卒和路人來往,他選定一片名為“弄匡”的荒野,辟為集市,還下令抽調100名戍邊士兵,上山伐木割草,建筑房舍,讓這些士兵在此落戶,并允許他們與當地群眾聯姻成家。 現在,當年的簡陋集市已逐漸出現了銀行、書店、酒店、餐館、批零部等,整條街道成為旅游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文化獨特的活力街區。而每年農歷三月十五,碩龍鎮會舉辦舞龍表演、山歌大賽、搶花炮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歡慶碩龍街建街節。那時,熙熙攘攘的人流把這里擠個水泄不通,好不熱鬧。 碩龍街緊挨著歸春河,河的對岸便是越南。一河隔兩國,河岸風光旖旎。在構建中越命運共同體、國家支持廣西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背景下,如今,雙邊往來交流密切,互信不斷增強。 在碩龍街文化廣場,一個深黛色的仿古建筑尤為顯眼,門上刻著紅色的“南疆國門”4個字,兩邊有城墻。雖然是微縮的歷史景觀,但不失莊嚴雄偉,讓人聯想到當年蘇元春督建的靖邊城、靖邊炮臺等多處歷史遺址遺跡和碩龍鎮的戍邊文化。 “靖邊城、靖邊炮臺等遺址遺跡是連城要塞遺址的一部分,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碩龍鎮的一些文物點,像地下長城、將軍廟這兩個點就在碩龍街。”大新縣博物館館長張忠勇對記者說。 碩龍街的將軍山,因山上有將軍廟遺址而得名,是一座獨立的巖溶石山。山上建有登山步道,沿著步道慢慢走到山頂,周邊風光可盡收眼底。 將軍山東側,是2001年通車的沿邊公路。“沿邊公路和崇靖高速公路通車后,從南寧到德天跨國瀑布景區的車程大大縮短,僅僅需要三個半小時左右。”大新縣公路發展中心主任黎夏平介紹。 德天跨國瀑布景區離碩龍街大約有4公里,不少游客逛完景區后,會到碩龍街吃飯、住宿,有些游客還會順道買一些大新龍眼干、苦丁茶和越南咖啡、腰果、榴蓮餅、橡膠拖鞋回家。 百年老街舉行建街140周年活動,吸引各地游客。 整條碩龍街不長,從街頭到街尾不過十幾分鐘。然而,就是這條百年老街,見證著邊疆巨變,許多戍邊故事在這里或多或少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近年來,大新縣投入4591萬元,實施碩龍南疆國門魅力城鎮建設,讓碩龍街的建筑、文化廣場、歷史遺跡、自然生態得到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碩龍街整體配套服務功能,為邊關風情旅游錦上添花。 報紙版面截圖 點擊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內容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