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是咱村網格員嗎,我收到了空巢老人看護平臺報警信息,請您到我老人家里看看發生了什么事。”近日,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姚山村網格員黃家楊接到了一個在外務工村民的緊急來電。黃家楊打開了“覃塘數智鄉村平臺”系統后臺查看,發現村中65歲空巢老人黃達元的防走失手環監測到異常。他立即騎車趕往老人家里核實情況。原來,黃達元老人去離家6公里遠的地方買東西,超出了空巢老人防走失監測系統監測范圍,所以頻繁報警。
這是當地以“黨建+網格化+數字化”推進鄉村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網格員線上一鍵“接單”,線下高效處理,及時化解群眾急難愁盼。
“群眾看到社區公共設施損壞、發現村屯周邊垃圾亂堆等,都可以將問題上傳我們數智鄉村平臺‘隨手拍’功能區,平臺將問題分類后派給部門或網格員,把問題及時解決。”覃塘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譚少琳介紹,平臺上線以來,“隨手拍”工單發起量達1.66萬起。
貴港市覃塘區委副書記龐科表示,區里不斷強化數字科技支撐,建成數智鄉村建設管理云平臺。數智鄉村平臺的關鍵在于做好一個“底座”,把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接入這個“底座”中。未來,還將不斷完善“底座”功能,接入金融、政務辦事等方方面面,讓數字化為鄉村振興賦能。
同時,覃塘區將天網系統、“雪亮工程”接入數智鄉村平臺,筑起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治安防控網。在覃塘區東龍鎮綜治中心,大屏幕上多個監控畫面守候著一方治安,信息跳動的網格微信群掌握著社情民意。覃塘區東龍鎮綜治中心具有信訪接待、矛盾調解、法律援助等功能,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是綜治成員單位。通過每月定期召開的聯席會議,該綜治中心對收集到的重大社情民意及可能引發矛盾問題的事項實行“通報制度”,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今年以來,綜治中心調度處置勞資欠薪、投資受損等領域維穩事項82件,成為全鎮社會矛盾的“終點站”。
在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石連村沖口屯,一間“美德”銀行引人駐足。翻開村民李沛旺的美德銀行“存折”,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參與村中清潔衛生、除草、推廣美德實施等工作的“收入”。這些“收入”幫他在“美德”銀行兌換了油、鹽、洗衣粉等日常所需。
“這種管理形式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針對基層治理力量分散等問題,我們運用‘政務微信群’平臺建立了網格居民群。該群涵蓋了片村干部、專職網格員、本屯村民等,實現了‘一群關聯你我他,分憂解難零距離’,進一步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東津鎮黨委書記梁敏利說。
近年來,貴港市構建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創新黨建和治理緊密結合的方法和手段。當地實施了“紅格善治工程”,按照因地制宜、便民利民原則劃分網格,選派網格黨建指導員,選聘網格員,建成專屬網格與綜合網格互補、“大中小微”四級支撐的網格體系。網格員活躍在基層一線,形成了感知社情的第一觸角、防范風險的第一防線、化解矛盾的第一陣地、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
“網格化管理‘小支點’,激活基層治理‘大效能’,形成了‘蝴蝶效應’,解決了多元共治問題,實現‘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盡知、事在格了’的基層治理機制,推進基層高效治理。”貴港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黎合泉說。
如今,“紅格善治”工程在貴港市畫出了民生服務“同心圓”。通過對群眾急難愁盼事定期走訪,當地實現“格事盡知,事在格了”;通過推行“居民點單、社區派單、網格員接單”服務模式,目前已為群眾解決難題3.6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