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科教 > “八桂文明美 禮贊新時代”專題 > 文明八桂 > 慶祝活動 > 正文 |
禮贊百年偉大征程 抒寫壯美廣西新篇 |
2022年01月12日 13:02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秦 雯 編輯:鄧達 |
禮贊百年偉大征程 抒寫壯美廣西新篇 ——“永遠跟黨走”慶祝建黨百年廣西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屆廣西劇展綜述 雜技劇《英雄虎膽》。圖片由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壯劇《蒼梧之約》。圖片由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話劇《漓水烽煙》。圖片由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木偶劇《雞毛信》。圖片由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粵劇《抉擇》。圖片由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桂劇《燕歌行》。圖片由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小戲·彩調劇《黨員韋滿意》。圖片由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小品《左林右李》。圖片由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廣西日報記者 秦 雯 回望百年征程,抒寫壯美新篇。2021年5月至12月,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的“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西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屆廣西劇展隆重舉行,以文藝形式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助推黨史學習教育,彰顯力量之源、血脈之根、信念之美。 牢記領袖囑托,勇擔歷史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展演活動既是廣西深入實施系列文藝創作工程的成果檢閱,也是持續豐富文化供給、提高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的積極舉措,更是廣西黨史題材故事的深情講述,是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奮斗史詩的行進書寫,展現了壯鄉兒女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堅定不移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的鏗鏘步伐。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廣西紅色資源豐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做到學史增信。廣西是一片富有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植根紅色土壤、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激發紅色力量,一直以來都是廣西推動文藝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建黨百年主題文藝創作,掀起了以舞臺藝術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創作演出高潮。71臺大型劇目、56個小戲小品,深情回望建黨百年的輝煌歷程,展示紅色基因在八桂大地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深度聚焦各族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火熱實踐,展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擔當作為和壯美廣西的新顏新貌。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廣西文藝工作者從百年黨史中捕捉新的切入點和故事源,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創作力量,創作并推出一批紅色文藝作品,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讓黨史活起來,讓精神燃起來—— 音樂劇《血色湘江》傳承長征精神,高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貞信仰,向歷史致敬、向英雄致敬,激發愛國情懷、感悟信仰力量;壯劇《蒼梧之約》以在梧州建立的廣西第一個黨支部為創作背景和素材,展現革命先輩初心之純、主義之真、信仰之堅、人格之美;話劇《漓水烽煙》以歐陽予倩籌建廣西省立藝術館及發起組織“西南劇展”的歷史故事為主線,展現中國戲劇人抗日救亡的文化擔當;粵劇《抉擇》取材于愛國民主人士李濟深的真實事跡,展現赤誠的家國情懷、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無畏的斗爭精神;桂劇《燕歌行》聚焦抗日洪流中的女性力量,以群像式手法全景展現桂林“抗戰文化城”的壯闊史詩,壯志如山,燕歌慷慨,抗戰精神累世流芳…… 濃縮百年奮斗歷程,鋪展復興光明前景。廣西文藝工作者用創新方式講述紅色故事,用微細視角傳遞宏大主題,以新視角、新思路、新技術,開掘舞臺藝術的獨特魅力—— 雜技劇《英雄虎膽》取材于同名影片,以雜技的表現方式全新演繹紅色經典,藝術再現新中國成立初期廣西剿匪戰役的跌宕起伏與壯懷激烈,“戲”與“技”相互交融,帶來令人拍手稱奇的驚險與美感;音樂劇《致青春》講述南遷馳援的上海工人們扎根柳州,與當地工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難,以忘我的熱情和沖天的干勁,為“工業柳州”建設發展付出青春熱血的奮斗故事;木偶劇《雞毛信》里當代少年海娃通過VR游戲“穿越”到1941年,與抗日小英雄海娃并肩作戰、與敵人斗智斗勇,劇中使用了上百個木偶及皮影,并首次運用杖頭穿戴偶,將英雄故事生動傳神地講給孩子們聽,讓紅色經典永不褪色…… 以故事傳達思想,以人物體現精神,以細節呈現歷史,以情感喚起共鳴。當一段段重要歷史記憶、一個個英雄模范人物、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場景在舞臺上出現時,觀眾情緒被不斷點燃——“踐悟百年黨史,砥礪初心使命!”“致敬用生命書寫對黨和革命忠誠的革命先烈們!”“不忘‘來時路’,走好‘未來路’,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貢獻力量!” 弘揚民族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老藝術家黃婉秋的回信中勉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光榮使命。”以文載道,以文聚力。本屆劇展包括革命歷史題材、現實題材、民族題材、青少年題材等多種類型,不僅涵蓋話劇、京劇、粵劇、歌劇、音樂劇、兒童劇、舞劇、歌舞劇、雜技劇、木偶劇等主要藝術門類,更突出壯劇、桂劇、彩調劇、邕劇、海歌劇等地方特色劇目。廣西文藝工作者腳踏堅實大地,深耕八桂芳華,厚積薄發,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 從歷史中吸收滋養,從經典中汲取力量。“劉三姐”是廣西的文化名片,彩調劇《新劉三姐》在傳統彩調藝術的基礎上,加入現代流行音樂元素,賦予經典文化符號“劉三姐”以時代意蘊。該劇導演、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表示,用戲劇講好廣西故事,是廣西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要不斷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推出壯鄉特色鮮明、有溫度、接地氣的舞臺藝術作品,在傳承好、發展好民族文化上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廣西文化產業集團組織創排了《血色湘江》《英雄虎膽》等一系列紅色劇目,唐誠希總經理感言:“劇目創排的過程,是主創團隊、演職人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過程,是與革命英雄穿越時空對話的過程,也是從廣西紅色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踐悟初心使命的過程。” 植沃土、興文脈,描繪壯美廣西絢麗畫卷。廣西是民族團結示范區,千百年來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創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為文藝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廣西文藝工作者從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母體和文化基因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京島情海》《石鼓傳奇》《珠還合浦》《窯變千彩》《妹耍去》《多情的紅河石》等原創作品,多角度展示了民族文化的斑斕畫卷,彰顯桂風壯韻,激揚文化自信,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接地氣、聚人氣,唱響奮進時代昂揚旋律。2021年12月5日至9日,本屆劇展小戲小品展演在桂林舉行,9場演出,56個優秀節目,通過精彩生動的故事、豐富多彩的形式反映改革發展的新成就、城鄉建設的新變化、圓夢小康的新故事、人民群眾的新風貌。這些“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藝作品,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自覺站在時代高處,觀照火熱實踐,映照民心所向,著力表現廣西各族兒女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的奮進步伐——《漓江1944》《選擇》抒發家國情懷,《烏豆與香草》《扶貧‘賭’約》講述鄉村故事,《將心比心》《我們是一家人》展現生活百態……文場、啀戲、鷯劇、毛南戲、鹿兒戲、南路壯劇等非遺劇種集中亮相,盡展地域風情,留住文化鄉愁。 登高原、攀高峰,推動戲劇創作繁榮發展。本屆劇展中,廣西演藝集團、廣西戲劇院、廣西群眾藝術館、廣西藝術創作中心等區直院團作為主力軍展現出“改革不止、創作不斷、演出不停”的昂揚風貌;區內高校積極響應,話劇《鄧小平與李明瑞》、音樂劇《花山奇緣》、歌劇《大漢海路》等劇目由在校師生共同演繹;各市縣文藝院團表現出高漲的創作熱情,各地群藝館、文化館、非遺保護傳承中心傾情投入……戲劇創作遍地開花,滿園是春,展現廣西戲劇傳承的蓬勃生機。 同唱惠民大戲 共享文藝碩果 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本屆劇展采用線上線下聯動的觀演形式走進人民群眾,線下劇場星光璀璨,線上展播精彩紛呈。從2021年5月初至12月上旬,7個多月時間里,參展文藝工作者全情投入,127臺參展劇目在全區各地共演出100多場,作品題材之廣、數量之多、內容之豐、質量之高超越往屆。據不完全統計,劇展吸引了兩萬多人次走進劇場,近18萬人次線上觀看,互動量達58萬多次……更多元、更立體的觀演選擇,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文化取之于民,惠之于民,劇展堅持“戲劇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辦展宗旨,推廣“百姓看戲、財政補貼”的惠民模式,通過“廣西文化惠民卡”推出觀演惠民票,低至20元的票價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共享文化發展新成果。劇精彩,戲好看,一些熱門劇目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不少單位積極組織開展觀劇學黨史活動。展演活動還特別關注青少年群體,在暑期接連上演《跟斗小子》《淘氣拉比》《月亮上的媽媽》等多部廣西原創經典兒童劇,豐富假期文化生活。“參演團隊多、演出陣容大、演出時間緊、時間跨度長、作品品質高!”觀眾連連點贊。《英雄虎膽》《致青春》《雞毛信》等多部競演劇目亮相后“叫好又叫座”,演出訂單紛至沓來,已計劃在區內外開展形式多樣的巡演活動。 廣西戲劇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光榮的傳統,打造“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舞臺藝術作品,是廣西戲劇人的不懈追求。作為我區級別最高的綜合性戲劇展演活動,創辦于1984年的廣西劇展已走過37年,名家薈萃、新人輩出、好戲不斷、碩果累累。“生產——舞臺——評議——反饋——生產”,完整的創作生產鏈條保障了廣西戲劇發展繁榮的健康模式,推動廣西舞臺藝術創作高質量發展。“劇展承襲弘揚了廣西戲劇的優良傳統,鼓勵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對促進廣西藝術創作、提升群眾藝術素養、培養文化市場、壯大人才隊伍,都發揮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舉旗定向,綱舉目張。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近年來,廣西立足全區文化基礎和發展優勢,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把文藝創作作為文化繁榮的重要支撐,大力推動精品創作。通過實施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廣西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評選、廣西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百項”廣西藝術精品創作扶持計劃等,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建立完善文藝作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全面帶動各藝術門類創作繁榮發展,為新時代廣西文藝發展提供新支撐、注入新活力。 夯土培基,花開有時。廣西文藝工作者們正合著時代的節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澎湃的激情、充沛的自信,把動聽的廣西故事傳播開來,唱響中國好聲音,全方位匯聚起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的磅礴力量。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