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課后服務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鋪開。目前本地學校都開展了哪些課后服務?孩子和家長喜歡嗎?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探索和解決?在“雙減”政策公布實施100天之際,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探訪南寧市中小學校,采訪學生、家長、老師和專家,關注“雙減”落地帶來的變化。
=====================================================================================================
寫作業、做運動、學藝術、練科創、搞勞作……“雙減”實施后的新學期,課后服務正在廣西各中小學校有條不紊地進行。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采訪發現,本學期學校開設的課后興趣課程受熱捧,不少學生的作業可在校內搞定,家長不用再來回奔波送孩子上補習班。南寧市青秀區教育部門做了調研,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5.66%。
▲南寧市華衡小學課后開展的國際象棋課深受學生歡迎。校方供圖
現狀
課后服務全面鋪開
家長下班直接接娃
11月1日傍晚,南寧經開區第一小學校門口,譚女士接到了參加完托管服務的兒子。“學校開展課后托管服務后,我終于能重回職場。”譚女士說,因為老人無法幫忙照顧小孩,加上愛人經常出差,生下兒子后,她成了全職太太。譚女士本以為兒子上了小學,自己就能重新找工作,然而接送孩子卻成了難題,直到這個學期學校提供課后托管服務。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一個重要變化是義務教育段的學校課后服務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個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時,課后服務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銜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要求,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區應開展課后服務的義務教育學校已全面開展課后服務。我區的課后服務一方面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另一方面則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盡最大努力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據南寧市西鄉塘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轄區內義務教育段共有85所學校(不含寄宿制學校和村小學),已經全部開展了課后服務。其中,超七成的學校除了開設課后托管服務,還提供了文藝、體育、勞動及社團活動等課后服務。青秀區應開盡開課后服務學校共68所,“課后作業輔導托管”和“興趣素質類課程”都同時開展的學校有62所,占比達91.2%。
走訪
學苗繡唱山歌
各校開啟“花式帶娃”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采訪發現,各校的課后服務可謂“一校一案”,各有不同。有的學校將課后服務時間分為兩大塊,第一塊時間用來輔導作業,第二塊時間用來發展興趣類學習;有的學校采取“基本托管服務+興趣班”形式,在課后作業輔導基礎上,某一天或兩天加選興趣類學習;還有的學校同時提供托管服務及興趣班,學生或選擇周一至周五課后作業輔導,或選擇某天學興趣類課程。
在課后服務素質教育上,不少學校的興趣課種類豐富,有的還頗具地方特色。例如南寧市江南小學本部校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邕州陶藝”融入課后服務課程中;桂雅路小學課后服務開設了本土白話課程;秀安路小學開設了山歌合唱團;明秀西路學校開設了口風琴、武術興趣類課程等。
▲南寧市新陽路小學的學生在學習苗繡。 校方供圖
這個學期,新陽路小學在課后服務中開設了苗繡課程。學校從四到六年級報名學生中挑選出40多人,由美術老師楊秋萍在每周四和周五下午課后服務時間帶著學習苗繡理論知識,同時指導學生繡錢包、眼罩、裝飾畫等小飾品。據楊秋萍介紹,去年學校申請成立了南寧市非遺苗繡藝術實踐特色工作室,邀請隆林的非遺傳承人楊云老師到學校開講座,并對學校全體美術老師進行了苗繡方面的培訓。苗繡頗費時間,一幅小作品,學生大約要兩三周才能完成。提起課堂效果,楊秋萍老師很自豪:“學生很感興趣,甚至繡得有些上癮。”
剪紙、國際象棋、科學探究……9月份以來,華衡小學為孩子們提供了20多門課后服務興趣類課程,其中美術老師楊再旺開設的剪紙課尤其受歡迎。學生們拿著一把剪刀,一張紙,在楊老師指導下剪出各種圖案。目前,該校參與課后服務的838名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剪紙藝術。
探索
作業做減法
課堂做加法
除了鋪開課后服務,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也是“雙減”的重要內容之一。據教育部建立的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臺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94.7%的學校絕大部分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我區義務教育學校在實施“雙減”政策時,圍繞作業設計和布置也做了不少探索。
南寧市西鄉塘區教育局定期到鄉村學校開展“雙減”提質培訓會,指導鄉村學校建立作業統籌管理機制,幫助義務教育階段師生優化作業設計,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作業布置彈性和個性化,減少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為了給學生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南寧市興寧區興園路初級中學開展了一場體驗式教研活動。全體教師化身為學生,在20分鐘內完成本學科的作業任務,作業均來自各學科布置給學生的作業。體驗完后,教師們交流完成作業的感受、發現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從中收獲經驗和建議。
明秀小學把作業分成基礎性作業、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三類,基礎性作業全班學生都要完成;探究性作業比基礎題型略有難度,要求學有余力的或者感興趣的學生完成;實踐性作業則分年級分學科布置,有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作業,旨在讓學生積累學習生活經驗。
給作業做減法的同時,各學校也在研討如何給課堂效率做加法。不久前,南寧市西鄉塘區教育系統舉行“雙減”提質研討會,學區長學校校長就在減負政策下“如何設置課程”“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如何開展特色活動”等問題進行研討。
反響
方便家長快樂孩子
課后服務滿意度高
“雙減”實施以來,家長和學生都在不斷適應新變化。采訪中,不少人表達了對“雙減”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課后服務,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普遍歡迎。9月下旬,南寧市青秀區教育局對轄區內8萬多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后發現,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滿意度為95.66%。
東葛路小學學生家長蔣先生表示,過去老人一旦回老家,他與愛人就沒辦法接孩子,如今與下班時間無縫對接,方便多了。云景路小學一名學生的家長劉女士表示,現在孩子在學校完成作業才回家,不僅養成了好習慣,自己也不用為孩子寫作業拖拉而著急。江南區富樂小學學生家長吳女士表示,負責課后托管的都是學校老師,比校外的晚托機構更放心,學校還開設了足球、籃球、創意畫等多種興趣課,有利于孩子的多元化發展。
報了課后托管服務的東葛路小學學生陸同學表示,自己喜歡在學校寫作業,這樣可以和好朋友多待一會,“我們會比賽誰寫得更快,我朋友英語比我好,她經常教我怎么發音”。
不過,也有一些家長表示遺憾,認為目前課后托管服務太火爆,有些興趣類課程名額太少。鄭先生告訴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他兒子所在學校的課后服務通過網上選報,課后托管服務的名額有上千個,但足球、籃球、聲樂、啦啦操等興趣類課程名額不到50個,當晚報名系統一開放,興趣類課程名額眨眼間被“秒光”,“希望學校能增加更多興趣類課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