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培養有較大提升空間
調研中,調研組發現,廣西青年教育培養從受教育程度、人才數量、人才分布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青年發展環境土壤仍需不斷優化。以就業結構為例,調研走訪發現,2021年廣西為高校畢業生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過84.4萬個,人崗比達到1∶3,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對2021屆高校畢業生調查結果顯示,四分之一畢業生認為自己就業能力達不到理想工作要求,37%的畢業生表示獲取崗位信息較充分但與本人需求不匹配,43%的畢業生表示專業對口的崗位數量不足。
調研報告分析認為,廣西創業就業土壤不夠肥沃,產教融合需要進一步深化,扶持政策尚未完全落地。同時,青年就業觀念正發生變化。如“90后”“95后”成為求職主力軍,他們就職期望高,不僅看重工資待遇,還看勞動時間、職業前景、職業氛圍、獲得尊重等方面。一些青年受“勞動不能致富”“工作步入投資”“收入跟不上房價”等論調的影響以及“過勞死”“躺平”“內卷”等消息的刺激,出現了“慢就業”“慢擇業”“間隔年”等現象。
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務
為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建議,廣西應加大基礎教育投入,盡快使廣西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以上;注重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儲備;完善青年人才政策,為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務等;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靈活用工、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青年群體的專門培訓,幫助青年有效應對“本領恐慌”。鼓勵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與企業、園區共建生產實訓中心、教學工廠等,實現政校企融合發展。
此外,調研組建議制定出臺青年優先承租公租房、優先購買共有產權住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政策措施,將婚姻、住房、生育、養老、育幼一體考慮,切實解決青年和青年家庭的后顧之憂。
上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