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9月13日電 (記者 楊娜)9月中旬,蘭州市皋蘭縣九合鎮蘭溝村,富綠源生態文旅專業合作社蘭谷生態園內,八瓣梅、海棠等各色花卉隨風搖曳。隨著地勢的升高,一片錯落有致、成階梯式分布的喬木花海呈現在眼前。
“有人問我們為什么不種植薰衣草,蘭溝村要根據自己的地形地貌特征建花海。”蘭溝村黨總支書記施育鍇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鄉村旅游,想要破解同質化問題,就要研究自己的特色,依據自己的特征進行開發,不能盲目跟風。
位于九合鎮西北部的蘭溝村,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溝壑交錯。制約其發展的獨特地形地貌,現如今成為蘭溝村借力發展的特色優勢。近年來該村圍繞“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努力打造集觀光、采摘、開心農場、游玩、民宿、美食、野營、滑沙、山地為一體的省級旅游示范村,先后引進景盛源、富綠源等休閑農業專業合作社7家,生態旅游觀光面積達600畝以上。
富綠源生態文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鵬程,正是看中了這里的獨特地勢和自然資源,“拖家帶口”從陜西來到蘭溝村,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栽花種草,打造生態園。
謝鵬程在一次旅游的過程中,看到了蘭溝村周圍的水墨丹霞地貌,橘紅色的丹霞地貌景觀,給了謝鵬程改造讓這片荒涼土地的靈感,依山而建,依地勢開發。
在不破壞原生態的基礎上,謝鵬程發揮了家里幾代人從事園林綠化工程的優勢,考察了當地的土壤、氣候等特征后,栽種最適宜生長的樹木花草,開始將這里打造成集花卉苗木培育、采摘、旅游、垂釣、攀巖、熱氣球、體育競技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園。
“剛來的時候,當地村民都不相信我們能在這塊土地上把樹種活。”謝鵬程帶來家鄉最新林木品種,栽種在蘭溝村含堿量高的沙土地上,經過一年多的精心養護,成活率達到95%。目前已經栽植了紫葉李、櫻花、白皮松、雪松、牡丹等景觀花卉、樹木2.8萬株,建成采摘區30畝,并配套親子研學及綜合服務區。
能在園區里看見老板和他的家里人,他們幾代人在這里“扎根”生活,讓蘭溝村村民施安香覺得心里很踏實。“人家一家幾代人都在這兒,是實實在在要做事情的。”58歲的她現在是富綠源生態文旅專業合作社里的一名工人,在生態園里負責栽花種草等工作,8小時工作制,工資日結,中午休息的時候,還能趕回家給老伴做飯。
“以前自己種點菜,收成好了就好,不好也沒辦法,現在有想好好干的沖動,能看到希望,村里幾乎都找不到閑人。”施安香認為,政府引進合作社發展鄉村旅游,除了讓村子里年過半百的老年人有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的機會以外,還調動了村民努力生活的積極性。
能夠依托旅游產業,實現全民參與,轉變農民單一的增收模式,是蘭溝村未來的發展愿景之一。施育鍇介紹說,除立體花海之外,蘭溝村力求為每一個合作社找到適合、獨特的發展道路,例如由甘肅景盛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蘭溝村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準備引進“劇本殺”等年輕人喜愛的游玩項目,豐富鄉村旅游的內容。
下一步,該村將依托自然景觀,打造一二產業融合區;依托當地人文歷史文化,為鄉村旅游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增加文化元素。著力打造親子研學、科普指導、體驗觀光、旅游采摘等特色農業旅游項目,推動蘭溝村傳統農業向現代旅游觀光農業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