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頭條 > 正文 |
習近平主席賀信激勵廣西各部門各企業 |
2021年09月12日 07:56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周紅梅 蔣秋 王春楠 簡文湘 駱萬麗 康安 吳家躍 趙超 編輯:潘曉明 |
原標題: 習近平主席賀信激勵我區各部門各企業—— 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展現廣西作為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守望相助同發展,命運與共赴未來。9月10日,習近平主席向第十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致賀信,擘畫中國—東盟合作的美好藍圖,彰顯出中國與東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構建守望相助、休戚與共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信心與決心。 廣西各部門各企業紛紛表示,將以習近平主席賀信精神為指引,牢記殷切囑托,勇擔時代使命,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展現新作為,在服務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做出新業績。 勇擔新使命,建設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為廣西服務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為廣西推動全方位高質量開放提供了行動指南。 “增強戰略互信,深化抗疫、經貿等各領域合作,是立足新時代新階段中國與東盟各國發展實際需要、符合各國利益的有效舉措,是走出疫情陰霾、推動東盟各國經濟盡快復蘇的客觀需要,是構建更為緊密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有效路徑。”民革廣西區委會副主委區捷說,在此路徑的指引下,相信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可望可及。 自治區商務廳廳長楊春庭表示,將搶抓用好RCEP新機遇,不斷深化與東盟貿易往來、促進與東盟投資合作,辦好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構建面向東盟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開放合作高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 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南寧永牧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富君說,作為一名國有企業代表,將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賀信精神,勇擔時代新使命,立足本職工作,發揮示范帶頭作用,輻射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做好內循環這篇文章,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強與北上廣的企業深度合作;積極釋放外循環動能,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做出新貢獻。” 共建新通道,銜接“一帶一路” 推動高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全面提升與東盟互聯互通水平,是廣西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賀信精神,以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攜手東盟高水平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推進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貿易互通有無,從擴大通道能力、強化樞紐功能、著力優服務降成本,以及推動北部灣經濟區高水平開放合作等方面,激發通道新活力。”自治區北部灣辦常務副主任黃武海表示。 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康維說,南寧局集團公司將進一步發揮好區域運輸骨干的作用,按照《“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部署要求,在加快鐵路主通道建設、推進多式聯運高效銜接、強化運輸服務保障、擴大鐵海聯運規模等方面當好先行,展現更大作為。 國有企業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先鋒力量。自治區國資委主任李杰云說:“將推動國有企業參與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平臺建設,發揮戰略支撐作用,以面向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讓我們建設新通道的信心更強了,干勁也更足了!”廣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紀煒表示,北港集團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主力軍,將不斷提高鐵海聯運一體化組織水平,加強與東盟國家在產業、貿易、數字、金融等方面的深度聯動,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連接中國與東盟時間最短、效益最高、價格最優的國際貿易大通道。 構筑新高地,促進經濟深度融合 提升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是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伙伴關系,共同維護好本地區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 廣西是中國與東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發展的前沿窗口和合作高地。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汪東明表示,將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賀信精神,深化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東盟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構建汽車、電子信息、高端金屬新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以及若干個特色產業“4+N”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努力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隨著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在廣西全域鋪開,廣西“數字絲路”通東盟步伐加快,數字經濟合作持續深化。“將加快落實今年我區印發的《共建中國—東盟信息港 助力打造‘數字絲綢之路’實施方案》,在數字領域深化與東盟在抗疫、科技、經貿、人文交流等方面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管理處楊帆表示。 作為新加坡GLYKEN集團在中馬欽州產業園投資的第一間工廠,廣西自貿試驗區燕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余的汮說:“習近平主席的賀信令人振奮。我們期待利用好產業園的資源優勢,把握好中國與東盟深度合作的好時機,用科技燕窩為傳統燕窩行業賦能,為中國大健康產業做出貢獻。” (記者 周紅梅 蔣秋 王春楠 簡文湘 駱萬麗 康安 吳家躍 趙超)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