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總書記囑托,非遺傳承人激發使命擔當——
在創新中保護和傳承好民族文化
“總書記認真觀察織錦機器和手法,仔細詢問壯錦的工藝和用途,我都一一作了回答。”4月27日,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內,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譚湘光說。
壯錦歷史悠久,與云錦、蜀錦、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于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譚湘光16歲開始學習壯錦制作工藝。50年來,她和學生們設計制作的壯錦作品多次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等重要場合亮相,還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了工作室,把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壯錦工藝的保護傳承。
“總書記問我一幅壯錦需要織多久、圖案是怎么織出來的。從總書記和藹的話語中,我真切感受到他對傳統文化的關心和理解。”譚湘光說。
這些年來,譚湘光針對傳統壯錦材料比較單一、織錦設備功效偏低等情況,想方設法改進工藝、引入新的設備,并結合傳統的幾何紋飾、動植物紋飾等設計出新的花紋,創新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非遺也要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保有傳統底色的同時得到市場認可!弊T湘光說,“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讓我更加堅定了信心,我會繼續努力,讓時尚和壯錦技藝的傳統有機結合,碰撞出更多火花。”
近年來,廣西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斷創新保護和傳承形式,14個設區市均有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壯族天琴藝術在去年12月底獲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在民族文化活動集中展演現場,天琴也受到總書記的關注,這讓龍州縣天琴藝術傳承中心副主任黃文進和同伴們很是振奮!拔覀兏袆恿τ行判陌烟烨傥幕诰蚝、傳承好、傳播好。”黃文進說。
瑤族蝴蝶歌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之一。參加展演的富川瑤族自治縣文化館館長林振玉說:“我們要繼續做好非遺傳承工作,在創新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以弘揚民族文化助力壯美廣西建設。”
看到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高興,詢問這些活動是否屬于常態!拔蚁蚩倳泤R報說,每逢重要節慶活動,特別是‘壯族三月三’期間,我們都會邀請非遺傳承人集中展演,以內外結合、動靜相濟的形式展示傳統文化,為促進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提供平臺!睆V西民族博物館館長梁志敏說,為了促進對廣西非遺的保護和活態傳承,今年的“壯族三月三”同心歌圩特別開辟了“廣西有禮”“廣西有味”“廣西有戲”活動板塊?倳涴堄信d致地詢問具體活動內容,并對這種與時俱進傳承和發展非遺的做法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