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北有徐工,南有柳工。4月2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柳州市考察,首站便來到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創新很重要,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要堅定不移、再接再厲、更上層樓。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曾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上個月,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這是總書記在“十四五”開局起步之時再次發出的“創新”動員令。
當天下午5時許,習近平總書記結束對柳工集團考察近一個小時后,全程為總書記介紹情況的“老柳工”曾光安對記者說,總書記考察柳工帶給他們的更多是驚喜、驚奇。
為何驚喜?“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波蘭訪問,我也參加了相關活動,但沒有面對面交流。這次總書記來到柳工考察,我能當面向總書記介紹柳工的發展情況,真的非常激動!痹獍不貞浾f,看到總書記下車的時候滿面笑容,感覺很溫暖。
為何驚奇?“總書記對工程機械行業很熟悉,問我們裝載機的零部件是不是完全掌握了技術。我回答說,過去有些零部件還依靠進口,但是現在我們每個螺絲釘都是中國制造。”曾光安說,這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大國領袖,對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洞察力。
“總書記勉勵我們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要堅定不移、再接再厲、更上層樓,給柳工今后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痹獍哺嬖V記者,面對市場發展新常態,柳工正努力布局工程機械產品新思路,將智能、創新、環保作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升級。
創新,正是柳工的制勝之道。
60多年來,柳工始終堅守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創造了機械制造行業的諸多“第一”:我國第一臺井下裝載機、最大噸位的裝載機等。改革開放后,柳工創造了單一型號裝載機全球銷售超過15萬臺的奇跡。柳工還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率先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經銷商體系。
2015年,柳工建立全球研發中心,向綠色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進軍!傲ひ恢痹谝I中國裝載機技術發展方向,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理念,通過自主研發,率先推出5T純電驅裝載機適應高原、低溫、礦山等極限工況的變速箱和控制器,動力強勁,低噪音高可靠性。”曾光安介紹說。
當天,在柳工全球研發中心半消聲實驗室,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詢問了一款自主研發的純電動裝載機的情況。研發總監黃遂告訴記者,目前柳工新一代綠色純電動、智能化裝載機、挖掘機已成功推向市場,并應用于川藏鐵路等極限工況。
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從前,柳工的一些核心零部件,被國外限制和“卡脖子”。為了擺脫這種不利局面,近年來柳工進行了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布局,目前主要產品的核心零部件已掌握在自己手里,傳動件、發動機、鑄件、控制器等部件的研發水平不斷提高,其中裝載機、推土機、挖掘機等減振降噪、智能控制等研發成果的應用技術在世界領先。
“這些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有效提升了柳工產品綠色智能、國際全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秉S遂說,“柳工將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持續探索智能化、電動化、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實現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全面推進新能源工程機械發展,進一步提升工程機械產業鏈競爭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柳工的發展再次印證:自主創新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12月,柳工混合所有制改革邁出堅實一步,成功引入7家戰略投資者,并探索開展骨干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國企高管市場化和職業化改革,發展動力、創新實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從“柳工”裝載機、上汽通用五菱汽車、“魚峰”水泥,到“兩面針”牙膏、“金嗓子”喉片、柳州螺螄粉,一系列知名品牌成就了“柳州現象”。2020年,柳州的工業總產值約占全區的1/4。
在這背后,既有柳州延續的工業血脈,更有創新驅動帶來的新動能,助推“柳州制造”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提升。創新,無疑是柳州發展的“密碼”。
“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全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增強老工業基地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绷菔形瘯泤菬槺硎,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柳州將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在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制造城、打造萬億元工業強市的新征程中展現更大作為、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