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蔣予昕
廣西北部灣是我國沿海沿邊開放的交匯地區,是面向東盟國際大通道的重要樞紐,保障北部灣航運安全極為迫切。為了更好服務國家戰略,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劉慕仁委員在全國兩會期間建議,加快推進北部灣海洋氣象災害防災減災監測體系建設,提升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根據《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要求,2025年廣西北部灣港、海南洋浦港集裝箱吞吐量將分別達到1000萬、500萬標箱,“然而,廣西平均每年要遭受5個臺風過程影響,每年直接經濟損失約44億元,現有的6個北部灣遠海自動氣象站遠遠達不到監控需求。”
劉慕仁建議,國家應將北部灣海洋氣象災害防災減災監測體系建設納入國家規劃,以北海國家氣候觀象臺為核心,加快推進北欽防海陸空天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建立北部灣災害性天氣預警平臺;建立中國—東盟國家間海運航線業務的自動氣象觀測系統;重點面向港口、石化產業、風電等建立滿足需求的海洋專業氣象服務體系;加大對北部灣海洋氣象災害防御投入力度,開展氣象對陸海新通道各類交通運輸業影響的研究,建立國內外跨部門、跨行業的優勢氣象科技資源協同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