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桂林)交易會,在桂林甲天下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辦。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陳青檸 攝

以“我和我的家鄉”為主題的直播電商推介。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陳青檸 攝

開幕式暨品牌推介活動現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陳青檸 攝
廣西新聞網桂林12月29日訊(通訊員 陳亞飛)12月24日至27日,第19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桂林)交易會,在桂林甲天下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本屆農交會將重點突出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一步促進產銷對接和農產品貿易合作。今年的農交會期間,共設置860個標準展位,較去年增加展位超三成。其中,桂林市各縣市區及企業設置展位228個;廣西14個設區市綜合展區以及區外展區參展企業達700多家。本屆農交會設“廣西好嘢”品牌農業、現代林業、現代農墾、現代糧食、現代供銷、新型職業農民等專業展區,參展產品3000多種。
本次推介會旨在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桂林農產品,消費桂林農產品,宣傳桂林農產品,也為了促進生產端與消費端有效對接,實現農民得實惠、企業得效益的雙贏格局。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郭緒全、桂林市副市長謝靈忠出席推介會。
據介紹,桂林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李分眀、雨熱,同期,土壤肥沃、天然富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素有“桂北糧倉”、中國金桔之鄉、中國羅漢果之鄉、中國馬蹄之鄉、中國月柿之鄉等美譽,是全國優質糧生產基地及“南菜北運”“西菜東運”蔬菜生產基地,是農業農村部劃定的柑橘生產最適宜區,是廣西最大的水果產區,柑桔、砂糖桔、金桔、月柿、羅漢果等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桂林市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和市級田園綜合體為主要抓手,堅持質量興農、科技強農,堅持綠色發展、品牌引領,全面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大力推進發展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裕。全市獲批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等產品188個;打造了桂林沙糖桔、永福羅漢果等區域公共品牌40多個;培育了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2家、專業合作社7167家、家庭農場1597家;同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實現農業產業加工拓能增值,形成了食品加工、生物制藥、飲料制造、竹木制品四大農產品加工支柱產業,漓泉啤酒、三金藥業、桂林三寶、桂林米粉、羅漢果茶、柿子醋、桂花系列產品等一大批桂林特色農產品加工品牌蜚聲海內外。桂林借助廣西農交會這一平臺舉辦推介會,希望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促進市內外企業和銀行三方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推進桂林名特優農產品銷售,最終實現合共嬴助力桂林鄉村振興。
在這次會上,還有個特別的展臺,廣西驚羽文化傳媒以“我和我的家鄉”為主題的直播電商推介,以線下柔性供應鏈體系搭配線上的新型銷售渠道幫助廣西各地市推動農特產品銷售,特邀了三位體育明星及一位網紅達人。累計全網吸引過百萬人次觀看點擊購買。
桂林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集中推介了柑桔、優質米、桂林米粉、羅漢果、荔浦芋、恭城月柿等10大名特優農產品。廣東喜洋洋集團與桂林市農業農村局以及桂林市農產品企業代表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