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時政頭條 > 正文 |
江蘇連云港贛榆區:以跨區合作守護生態安全 |
2020年12月15日 12: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蔣 波 編輯:羅珊珊 |
“多虧跨區域檢務合作機制,跨省界的縣(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公安等多部門實現了協同作戰,共同打擊砂石盜采,守護綠色生態。”12月10日,站在江蘇連云港贛榆區柘汪鎮韋嶺村村頭,望著已開始修復的采砂地,柘汪鎮黨委副書記祁德志說。 “贛榆區地處蘇魯交界,臨海陸地砂源豐富。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市場對砂石的需求旺盛,砂石盜采現象也越來越多。”祁德志說。 在韋嶺村一處桃樹林中,記者發現一個大水塘。“這里原來是一片土地,經過采砂和洗砂之后,土壤失去了涵養水源作用,嚴重破壞耕地和植被,產生大量揚塵沙土,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韋嶺村村民謝友祥說,附近村民怨聲載道,曾多次要求取締,卻始終沒有結果。 “省際地區土地犬牙交錯、管轄權交織,但打擊犯罪不能各掃門前雪。”贛榆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波說,為破解邊界行政區劃管轄權不清導致查處執法難問題,從2017年開始,贛榆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山東日照市嵐山區、莒南縣、臨沭縣等地人民檢察院共同簽署了《蘇魯邊界跨區域檢務合作框架協議》,探索建立省際邊界跨區域檢務合作新模式。 “我們把蘇魯交界處行政邊界線互相延伸一公里范圍作為交叉聯合執法區域,統一標準,統一執法尺度,實現跨省邊界聯動執法無縫隙。”贛榆區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柏巖介紹,今年8月,贛榆、莒南兩地人民檢察院督促兩地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對蘇魯邊界8處占用農用耕地的非法采砂點開展聯合執法,查處非法占用農用地總計87畝,并對兩起破壞耕地嚴重的案件進行刑事立案監督。 “兩縣(區)國土執法人員現場對邊界進行確認,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現場取證,屬地鎮執法人員對非法加工設備進行了拆除,屬地派出所對非法加工點負責人進行談話。”山東莒南縣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王金榮說,跨區域檢務合作機制實現了案件信息共享共治,調查取證、執法監督等方面的協作配合凝聚了跨區域生態公益保護合力。 兩年多來,依托《蘇魯邊界跨區域檢務合作框架協議》,贛榆區人民檢察院還與周邊縣(區)簽署了《蘇魯邊界生態保護行動宣言》,建立了系統的跨區生態保護檢察協作機制,探索建立跨區域“治水”公益訴訟人合伙組,針對蘇魯邊界海域破壞、水污染問題,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作用,及時對河道污染問題加強監管,并運用科技手段對重點地區進行常態化巡察。 “截至目前,共計合作辦理跨區域四大檢察案件16件,通過公益訴訟督促恢復治理蘇魯邊界被污染水域面積共4.3萬余畝,關停、整治違法洗砂點、石子廠20余家,清理被非法占用的繡針河河道30多公里,清除傾倒在蘇魯邊界的固體廢物5萬多噸,恢復被破壞耕地100余畝。”劉波介紹。(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蔣 波)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