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進口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建議每7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一旦出現發燒、咳嗽、乏力等癥狀,要即刻離崗就醫并報告,不能帶病上崗……昨日,南寧市疾控中心發出關于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和快遞物流行業疫情防控工作的技術指導意見,就源頭管控、運輸監管、申報登記、健康監測和自我防護和境外快遞包裹的管理等方面提出技術指導意見。
進口冷鏈食品須有核酸檢測合格報告
今年6月以來,全國多地在進口冷凍海產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進入冬季以后,無論是空運、陸運、海運,所有的國際運輸環境都類似于冷鏈系統,為病毒提供了非常好的載體,再加上全球疫情上升,國際貨物、貨箱的污染比較嚴重,從境外通過污染的貨物為載體把病毒帶到國內的風險明顯增加。
疾控專家建議,從外市購進的進口冷鏈食品,在本市生產、加工、貯存、銷售、運輸等相關產品的,必須提供核酸檢測合格報告、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方可上市流通。對各環節涉及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必須建立進貨、銷售臺賬,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臺賬,主動接受市場監管、商務、衛健等部門進行食品及外包裝、環境和從業人員的采樣和核酸檢測。
對進入南寧市的進口冷鏈食品,要第一時間向監管部門報備,如實填報貨主、報關單、車輛、司機及隨車人員、貨物流向等完整信息,并按規定對貨物外包裝、運輸車輛進行消毒。全市各承運進口冷鏈食品的物流企業和個體運輸業戶,在承運進口冷鏈食品前,駕駛員必須查驗核酸檢測合格報告和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
從業人員定期檢測不能帶病上崗
在南寧市從事進口冷鏈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銷售等市場主體,主動向市監管部門申報從業人員、進口冷鏈食品種類等相關信息,并提供每一批次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合格報告和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及消毒證明。建立銷售登記臺賬,批發、分銷、銷售各環節必須如實登記購買者的詳細信息,方便信息追溯。
從事進口冷鏈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銷售、運輸的人員要全過程戴口罩、帽子、手套,做好個人防護,并按照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要求,規范做好運輸工具、環境場所消毒。裝卸工人在裝卸進口冷鏈食品時,務必全程規范戴好口罩,避免貨物緊貼面部、手觸摸口鼻。加強自我健康監測,接觸進口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建議每7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一旦出現發燒、咳嗽、乏力等癥狀,要即刻離崗就醫并報告,不能帶病上崗。各快遞企業加大對境外快遞包裹收運等各環節的管理,嚴格境外快遞包裹登記制度,對境外快件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快遞件分專區分揀,并做好登記工作。科學對包裹外包裝及分裝、運輸、存放等場所消毒。
疾控專家提醒,廣大市民要通過正規渠道采購進口冷鏈食品,盡量減少與進口冷鏈食品的直接接觸,購買或加工冷鏈食品時要正確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做好個人防護,及時洗手消毒。進口冷鏈食品儲存時,最好采用獨立封閉包裝,與熟食要分層存放;加工時遵循“生熟分開”原則,刀具、砧板、餐具(盆、盤、碗)等器具單獨放置,與熟食分開,使用完后及時清洗消毒。(記者 葉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