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我是余歡水》《鬢邊不是海棠紅》……近年來,越來越多制作精良的網劇走進觀眾視線,成為業內最為關心的話題。近日,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互聯網影視峰會主旨論壇發布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0)》《2019網絡原創節目分析發展報告》以及《中國網絡視頻精品研究報告(2020)》顯示,當前,網劇、網絡電影等精品內容正在突破自身局限,逐步成為能夠負擔起時代責任、引領正確價值觀、滿足受眾多樣化精神需求的主流影視產品。
減量增質 網絡影視質量穩步提升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和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已經連續三年展開調研并推出《中國網絡視頻精品研究報告》。在此次互聯網影視峰會論壇上,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在現場分享了2020版報告的最新成果。
數據顯示,在精品原則指導下,各大網絡視聽平臺以打造優質、創新節目為目標,紛紛減量增質。
以網絡劇為例,2019年,全網連續劇累計有效播放達5082億,同比增長4%。尤其是2020年一季度,網絡劇有效播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8%,網絡首播劇的影響力媲美電視首播劇;網絡電影方面,2019年,網絡電影投資成本整體上漲,投資成本達到300萬以上的影片數量占比48%,成本達1000萬的達18部,全年累計正片播放同比提升24%,正片播放量超過5000萬的影片數量達9部;網絡綜藝方面,口碑相比去年整體有所提升,網絡評分在6.9-8.9分的節目相比去年增加了20檔,5分以下的節目也呈下降趨勢,質量上穩步提高,題材類型更加多樣化。
精品網劇口碑逐步提升
陸地指出,回顧過去一年的網絡視頻精品項目,可以明顯看出,網絡劇口碑逐步提升,精品內容不斷涌現;網絡電影看齊院線,在題材多元的同時傳播面也逐步擴大;網絡綜藝質量穩中有升,垂直綜藝表現亮眼,更多節目在內容創制上充分彰顯社會責任。
接下來,網絡視頻將不再“偏安一隅”,而能真正發展成為滿足受眾真、善、美訴求的主流影視產品。在技術的支持下,精品網生內容也將充分接軌伴隨互聯網成長的青年群體,長、短視頻更將進入“取長補短”、“短中取長”、相互促進、融合共生的新生態。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