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實習記者文/吳儀彭典圖/張玥實習生胡夢綺)2018年,銅仁市實現旅游總收入744億元,同比增長43.6%;接待旅游總人數9094萬人次,增長40.6%;入境游增速連續四個季度位列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實現旅游收入482億元,同比增長35.7%;接待游客5332萬人次,增長28%;接待入境過夜游客4萬人次,增長258.8%。
梵凈山景區“一票難求”“一房難訂”,朱砂古鎮、苗王城、石阡溫泉、思南溫泉、碧江鄉村旅游等持續升溫,全市文化旅游業持續井噴。
銅仁市副市長邱禎國
8月26日,在貴州省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的“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發布會銅仁專場上,銅仁市副市長邱禎國介紹了銅仁的文化旅游和梵凈山保護管理有關情況,并現場發出邀請:“銅仁一定會成為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的最佳選擇,我們在梵凈山下等您!”
據了解,銅仁森林覆蓋率達65.2%、居全省第二,開門能見綠,推窗可見景;境內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6個,國家級地質公園2個;境內山環水繞,河流總長4400公里,縣縣有穿城秀水,鄉鄉有青山綠水,村村有田園山水。
2019年2月,梵凈山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2019年全球最值得到訪的28個旅游目的地之一,排第三位,是中國唯一入選的景點;6月,2019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銅仁成功舉行,梵天凈土·桃源銅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新聞發布會現場
作為銅仁最靚麗的名片,保護好梵凈山尤為重要。長期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和當地群眾都十分重視梵凈山保護。針對梵凈山保護管理召開的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以及開展的實地調研多達53次,梵凈山保護管理工作扎實有力推進。
在保護思路上,銅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保護為核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梵凈山,形成了“保護優先、綠色發展”、“保護區內做減法、區外做加法”、“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產力”的保護管理思路,建立了以管理體制改革、多規合一、行政區劃調整為抓手,以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生態補償和原住民生活改善、景區旅游管理、資源整合為協同的“七位一體”工作架構,實現保護管理常態化開展、長效化推進。
在體制機制上,銅仁省委、省政府下放了梵凈山管理體制,由銅仁市政府承擔保護管理工作。并成立了以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七個工作組,系統推進梵凈山保護管理工作。
在保護規劃上,將梵凈山申請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省級試點,加快推進以《梵凈山區域國土空間規劃》為核心的“1+N”規劃體系編制,實現“多規合一”,從根本上解決遺產地內各類規劃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等問題。
在保護措施上,嚴格執行《梵凈山保護條例》、《錦江流域保護條例》,對世界自然遺產地范圍實行分區管理,對區內所有建設、生產、經營等活動實行最嚴格管控,開展梵凈山保護“綠盾”行動,掛牌成立市檢察院梵凈山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室,堅決查處一切破壞梵凈山自然生態的行為。
在旅游管理上,推行全網實名制售分時段票、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嚴控景區游客數量,健全完善部門聯動協作、信息共享、管理會商等機制,確保梵凈山景區良好的秩序和形象。此外,行政區劃調整、原住民生活改善、資源整合等工作扎實有力推進。
邱禎國介紹,當前,銅仁緊緊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聚焦打造山地旅游和多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勝地,堅持“市級抓龍頭品牌、區縣抓精品景區、鄉鎮抓特色亮點”的全域旅游發展思路,加快推進“一帶雙核”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狠抓文旅產業成規模上檔次,推動實現由文旅資源大市向文旅產業強市轉變。